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11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505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484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573篇
  15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方法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随着鼻内镜手术在国内的广泛开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已经提高到很高水平。再加上CT核磁及其影像学在术前做出准确检查,使耳鼻喉科医生在治疗一些鼻部慢性疾病时达到根治的目的。笔者对1996—2002年共进行9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随访4~23个月。结果120例中治愈82例,好转29例,无效9例。结论鼻内镜手术切除病变,具有治愈率、好转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3.
中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老年人鼻腔粘膜黏液产生减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率增高。据国外的资料统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老年人常见疾病中居六位。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重要手段,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科自2001年开展鼻内镜至今,收治中老年患者(年龄40-60岁)  相似文献   
34.
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针对386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出现心理紧张,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口腔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增强了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手术的信心,减少了手术中的出血量,降低了术后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结论开展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5.
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香菊片对粘膜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香菊片对术腔粘膜转归的影陶。方法 Ⅱ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80例作为治疗组,行内镜鼻窦手术后,在常规辅助治疗基础上加用香菊片口服,并设ll0例Ⅱ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术腔清洁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术腔清洁时间平均为:Ⅰ期1.5周,Ⅱ期1.8周,Ⅲ期2.1周;对照组Ⅰ期2.0周,Ⅱ期2.5周,Ⅲ期3.3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术腔上皮化时间平均为:Ⅰ期7.0周,Ⅱ期7.5周,Ⅲ期7.8周;对照组Ⅰ期8.0周,Ⅱ期8.4周,Ⅲ期9.0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复发率为4.4%,明显少于对照组7.3%。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香菊片对鼻腔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并能减少复发率,可做为常规药物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36.
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尤其复杂性鼻息肉治疗困难,且易复发。2003-2005年我们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患者8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张培华 《中原医刊》2007,34(16):66-67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215例(391侧)。按照微创手术原则,针对每个病例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处理措施,对其分型、分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全部215例患者均经过3-6个月随访观察,治愈188例(87.4%),好转24例(11.2%),无效3例(1.4%),总有效率98.6%。术后鼻窦出血5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9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创伤小、疗效好,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术后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病,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传统治疗方法时间长,复发率高,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九十年代以来,现代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发展。由于它损伤、操作精确、观察准确等特点,深受患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39.
金卫东 《浙江医学》2004,26(3):222-223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方式有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鼻窦内镜手术.手术中出血一直是困扰手术医师的问题之一,尤其在鼻腔、鼻窦手术中,因视野狭小、手术位置深、操作空间小而更易出血.  相似文献   
40.
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与bcl-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传余  田爱民 《四川医学》2003,24(12):1214-1216
目的 了解细胞的凋亡和癌基因bcl 2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45例鼻息肉细胞凋亡早期蛋白 (M3 0 )和bcl 2的表达 ,用下鼻甲粘膜作自身对照。结果 鼻息肉上皮和下鼻甲粘膜上皮的M3 0指数分别为 0 482± 0 3 2 ;1 0 62± 0 5 47,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bcl 2阳性细胞在鼻息肉表层上皮和腺上皮均有表达 ,在下鼻甲中未见表达 ,其指数为 14 5 1± 4 46。结论 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及其生长过程与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失平衡有关。bcl 2的表达可能是鼻息肉上皮凋亡抑制的原因 ,在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失平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