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86篇
临床医学   485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21篇
综合类   906篇
预防医学   187篇
药学   240篇
  6篇
中国医学   356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骨盆骨折严重度分类与休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血是导致骨盆骨折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认识骨盆骨折严重度与出血多少之间的关系,将我院1980.3~1993.6间连续性收入院合并伤较轻、对出血影响不大的106例骨盆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骨盆3处或3处以上骨折者其发生休克为36~80%,而骨折1处或2处者则发生休克为6~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坐骨结节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及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摄骨盆正位X线平片及行CT平扫,其中2例尚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2例骨盆正位片示坐骨结节骨质及其附近软组织均未见异常改变;CT平扫于坐骨结节与臀大肌之间的间隙内可见单个多房囊性水样密度肿块,边欠清,其横断面略呈锥形,锥尖朝前。增强扫描示肿块内无明显强化,但分隔及边缘可有轻度强化,且厚薄不均。结论 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CT扫描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3.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四法配合治疗8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临床上非手术具体疗法很多 ,各有特点。我科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4月根据有关标准 [1 ] 对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81例患者采用非手术四法 (牵引、手法、椎管内用药、中药内服外敷 )配合治疗 ,与对照组 78例比较 ,疗效显著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观察组 81例 ,男 5 3例 ,女 2 8例 ;年龄 1 8~6 5岁 ,平均 32 .7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2 3年 ,平均 71天 ;合并黄韧带肥厚及侧隐窝狭窄 1 9例 ;中央型突出 2 4例 ,边缘型突出 5 7例。对照组 78例 ,男 5 1例 ,女 2 7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骨盆旋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腰椎盘突出并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盆均行手法复位,对照组只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76.5%,对照组治愈率22.6%,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并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患者,必需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进行骨盆手法矫正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6.
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骨盆受到冲击载荷作用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临床分析及判断骨盆骨折类型、力学分布、冲击载荷影响提供力学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将所构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计算单侧髂前上棘和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的力学行为表现,冲击载荷为0~8000N,峰值8000N,时间自0~40ms,分析主应力值、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主应力方向上骨盆单元的位移。结果:冲击载荷作用于单侧髂前上棘时,0~10ms主要的应力沿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分布,在冲击后期10ms以后,骶髂关节、髋臼和耻骨支都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分布;作用于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时,0~20ms主要的应力沿髂骨纵行传导,应力分布并没有在冲击峰值10ms时达到最大,而是从20ms之后,应力开始向骶髂关节、双侧耻骨支、坐骨支以及髋臼等部位传导并可见到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各部位应力分布以及骨盆各个单元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有助于临床上进行骨盆损伤内固定力点的选择以及进一步明确骨盆内在应力值分布。  相似文献   
47.
KohDM,Dzik—Jurasz A,Tait D等人应用骨盆相位阵列MRI技术对肛管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效果评价。15例肛管肿瘤的患者在化疗前、后进行T2加权和短反转时间恢复序列影像检查。肿瘤反应的评估是通过记录肿瘤大小和信号强度的改变进行的。在6个月的监测中肿瘤区域的MRI信号异常比例的下降幅度[平均54.7%(46%~62%)]较之刚治疗后的下降幅度[平均38.6%(30%~46%)]有大幅增高(P=0.002,t检验)。其中7/12例在1年后肿瘤区域的T2信号稳定减少,  相似文献   
48.
由于一些社会因素以及巨大儿、胎位异常、骨盆狭窄、惧怕分娩疼痛等原因,常有一些孕妇择期进行剖宫产术分娩。本文应用地塞米松术前1天及术前1/2小时分别给药,在预防可能出现的新生儿湿肺、新生儿窒息及产妇产后出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相似文献   
49.
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联合入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3-56岁,平均36岁。按Young—Burgess分类:APCⅢ型损伤9例,LCⅢ型损伤14例,VS损伤11例。入院骨盆外支架固定、抗休克处理,全身情况稳定后,均通过前联合人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同定。结果:34例术后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口愈合良好,骨折均3—6个月愈合。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21例,良10例,中3例。无畸形愈合,遗留跛行3例,腰骶痛4例,双小腿、足麻木3例。结论:前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0.
空心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环损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骨盆环损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对48例不稳定骨盆环损伤患者,分别行闭合复位、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按Tile分型:B1型4例,B2.1型8例,B2.2型10例,B3型4例,C1型11例,C2型7例,C3型4例。39例前后环损伤均固定,4例仅固定前环损伤,5例仅固定后环损伤。以术前骨盆的三位x线片(前后位、入口位及出口位)及CT片判断骨盆的稳定性及移位情况,术后以x线片及CT片评估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手术时间15~95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15~150ml,平均60ml,术中及术后无输血。48例患者共植入空心钉157枚,每人2~8枚,平均3.3枚。术后行骨盆CT检查42例(共植入135枚空心钉),发现123枚空心钉位置准确,占91.11%;7枚空心钉因偏向或超长而侵入盆腔或髋臼(但均〈0.5em);5枚位置偏差干扰骶管或骶孔,但均未引起任何症状。随访8~49个月,平均13个月,45例患者骨盆环移位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均Ⅰ期愈合。40例恢复原工作,4例末次随访时尚处康复期,其余4例因坐骨神经损伤或下肢截肢而不再工作。参照Lindahl改良的骨盆损伤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5例,良10例,可3例,平均得分78.7分。结论:在对骨盆环及其毗邻血管神经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良好的透视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环损伤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