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75篇
  免费   1460篇
  国内免费   1213篇
耳鼻咽喉   225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902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5579篇
内科学   5453篇
皮肤病学   297篇
神经病学   3218篇
特种医学   19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228篇
综合类   9746篇
预防医学   1614篇
眼科学   222篇
药学   3752篇
  76篇
中国医学   2301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876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848篇
  2020年   866篇
  2019年   932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899篇
  2016年   1028篇
  2015年   1221篇
  2014年   2099篇
  2013年   1949篇
  2012年   2459篇
  2011年   2617篇
  2010年   2322篇
  2009年   2313篇
  2008年   2511篇
  2007年   2106篇
  2006年   2023篇
  2005年   1803篇
  2004年   1372篇
  2003年   1088篇
  2002年   917篇
  2001年   672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剥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50例因颈动脉狭窄行颈内动脉剥脱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过术后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了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颈内动脉剥脱术后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原因,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心血管病预后的指标[1],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临床需要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出及时准确地估计,为此我们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CRP、D-D的关系作了前瞻性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3.
2001年8月,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ATP Ⅲ)发表,随后有心脏保护研究(heart protection study,HPS)等5个他汀类以临床事件为终点的大型试验陆续公布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图像特点为白质内多发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病灶。结果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斑T1WI呈中或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慢性期为长T1长T2信号。脑室旁病灶其长轴多与侧脑室垂直分布及胼胝体信号异常有重要诊断作用。结论MRI可显示多发性硬化的特征表现,是目前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5.
95例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斑块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1年12月-2002年7月,我们采用脉冲多谱勒颈动脉血液频谱仪测定95例颈动脉血管内膜的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彩色血管三维超声在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方法 :疑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80例 ,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 2 8例同时做彩色血管三维超声成像 ,5 5例经临床、CT、MRI证实为脑梗死。结果 :①本组 5 5例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 4 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②有脑梗死的彩色血管三维血流图呈“串珠”状 ,而非脑梗死的彩色血管三维血流图呈连续“圆锥”状。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价值 ,三维彩超是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7.
112例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脑动脉系统微栓子 (MES)的产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 112例 MES监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微栓子检出率为 33.93% ,且全部见于有明显脑卒中症状者 ;脑梗死 MES检出率为35 .87%且以原发性大面积梗死为主 ;MES阳性与病程有明显相关 ,病程 <72 h易检出微栓子 ,阳性率为 4 7.72 % ;颅内血管狭窄是微栓子产生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异常与正常组微栓子出现率无明显差异 ,但发现本组病例中微栓子出现以左侧为主 ,与颈动脉病变部位一致率为 5 5 .5 5 % ;确定微栓子来源于有病变的颅外颈动脉 2例 ,来源于有病变的颅内颈动脉系 5例 ,来源于同时伴有颅内外血管病变 12例 ,表明颅内外动脉同时伴有病变时微栓子检出率增高 ;MES的阳性率与血液成分无相关性 ,但在血液成分异常组中血粘度增高以及血小板聚集降低 MES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脑动脉系统中监测到微栓子说明患者有活动的栓子来源 ,易发生或复发脑梗死 ,TCD能正确的监测、判断脑循环中微栓子 ,确定其发生率、性质、来源以及与疾病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
99.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eure,CRF)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共同转归,是一种持续进行性的、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CRF组织学改变的特点是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近年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参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关键性细胞因子,TGF—β1的过度表达可导致肾的纤维化,加速肾功能恶化。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治疗CRF,观察治疗前后血、尿TGF—β1及肾功能的变化,探讨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0.
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被覆于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or basementmembrane,GBM)外侧,与GBM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足细胞是避免机体蛋白质丢失的最后一道屏障,足细胞损伤或丢失可导致大量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足细胞被认为是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程中的关键细胞之一。本文就足细胞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