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9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57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354篇
  1篇
中国医学   270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八味地黄汤各药味对附子生物碱影响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八味地黄汤为研究对象,考察各药味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附子配伍组方的科学内涵,为科学阐释八味地黄汤配伍规律提供化学依据。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汤,附子加山茱萸、山药、肉桂、丹皮、泽泻、地黄、茯苓共煎液以及次乌头碱加山茱萸、山药共煎液进行系统考察。结果次乌头碱加山药、山茱萸,附子加山药等共煎液中次乌头碱含量较高;八味地黄汤、附子加山茱萸共煎液中次乌头碱含量较低;肉桂、丹皮、泽泻、地黄、茯苓等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八味地黄汤中乌头碱和中乌头碱水解和溶出比较完全,次乌头碱的含量较少,次乌头碱的减少是由于水解以及溶出受到抑制导致。其中山茱萸对制附子起减毒作用,其减毒机制主要是抑制了制附子中次乌头碱的溶出。而山药则能导致附子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72.
张团笑  牛彩琴  秦晓民 《中成药》2005,27(6):694-697
目的:研究附子Monkshood Root(DMR)水煎剂对肺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离体肺动脉平滑肌标本,以去甲肾上腺素(NA)预收缩肺动脉后,给予不同剂量的附子观察其张力变化,并探讨去除血管内皮、给予NO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甲烯蓝(MB)、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对血管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附子对血管环静息张力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剂量的附子可使10-6mol·L-1NA预收缩血管产生明显舒张(r=0.71,P<0.001).去除血管内皮、10-4mol·L-1L-NNA或10-5mol·L-1MB可减弱附子的舒张作用.另外,1 mg·mL-1DMR对无内皮血管环NA和KCl的量效曲线无明显影响,DMB温育前后NA的PD2值为7.56±0.95和7.30±0.83,P>0.05;KCl的PD2值为1.74±0.48和1.71±0.51,P>0.05.结论:附子水煎剂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与内皮细胞释放的NO有关,而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依赖性Ca2 通道和电压依赖性Ca2 无关.  相似文献   
73.
金钊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5):216-21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为太少两感而设,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症,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笔者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人体一身之气血津夜的生成布散,运转转化,均赖阳气之充盛。阳气不足,又感寒邪最易阻碍气血津液的布散,外不能濡清窍,营泽肌肤,内不能养脏腑,则化为痰饮而变症百出。此类病症,  相似文献   
74.
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由生地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功能补。肾益精,宁心开窍。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于治疗下列疾病亦有较  相似文献   
75.
针药配合治疗胃下垂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下垂好发于老年人、瘦长体型、产妇、长期卧床少动和患消耗性疾病体质衰弱的患者常与其他脏器(肝、肾、结肠等)下垂并存。西医治疗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一般多采用加强腹肌锻炼,加强营养和对症治疗为主,其疗效欠佳。笔者近年来对该病采用辨证分型,针药并施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6.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近年来笔者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7.
附子为百药之长(上)——附子用法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58-959
附子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要药 ,明·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熟地、大黄列为“药中四维”。古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 ,言为立国安邦之要 ;药中四维 ,即治病保命要药。火神派医家祝味菊则称附子“为百药之长” ,一语道尽附子重要性。但附子大热 ,药性峻烈 ,而且有毒 ,应用起来不无顾忌 ,本文拟对附子的应用作一探讨。1 应用指征仲景为善用附子第一人 ,《伤寒论》中用附子者有 2 0方 ,37条 ;《金匮要略》中用附子有 11方 ,16条。其用附子的指征主要是“少阴病 ,脉微细 ,但欲寐” ,强调了脉、神两点 ,此为附子应用纲领 ,后世演绎出的一切用药指征概…  相似文献   
78.
"引火归原"法临床广泛用于发热、眩晕、失眠、耳聋、惊悸、咳喘、口疮、水肿、消渴、癃闭、血证、阳痿等病证.其用药往往不离附子、肉桂等温热之品.  相似文献   
79.
目的:优选附子高压蒸制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其含生物碱的含量和传统外观质量为综合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高压蒸制时间、压力及软化方式三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附子最佳高压蒸制工艺为:A1B3C3,即附子经换水浸透法处理后,0.15Mpa压力下蒸制90min,即得。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控,可作为代替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0.
肺脓肿,又称为“肺脓疡”,是由于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肺组织的化脓性病变。本病起病急骤,以高热、咳嗽和咯吐大量脓臭痰为主要症状,中医称之为肺痈。“肺痈”一词首载于《金匮要略》。书中提出排脓散、桔梗汤为治疗肺痈咯吐脓痰;千金苇茎汤更被誉为清肺解毒排脓之良方。被广为应用。肺脓肿虽已经属于少见疾病.但临床更应注重辨证论治,不可一方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