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99篇
  免费   1212篇
  国内免费   698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464篇
妇产科学   172篇
基础医学   102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5710篇
内科学   988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487篇
特种医学   12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987篇
综合类   10512篇
预防医学   2040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3881篇
  63篇
中国医学   1542篇
肿瘤学   406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855篇
  2022年   648篇
  2021年   866篇
  2020年   878篇
  2019年   882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696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841篇
  2014年   1606篇
  2013年   1693篇
  2012年   2154篇
  2011年   2207篇
  2010年   2085篇
  2009年   1948篇
  2008年   2047篇
  2007年   1850篇
  2006年   1722篇
  2005年   1633篇
  2004年   1388篇
  2003年   1213篇
  2002年   963篇
  2001年   813篇
  2000年   575篇
  1999年   489篇
  1998年   412篇
  1997年   340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对对侧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对对侧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完全梗阻组(组1)、部分梗阻组(组2)和假手术组(组3),每组8只。组1、2分别行右侧输尿管完全、部分结扎,组3只显露而不结扎输尿管。术后4周处死,切除对侧肾。处死前尿路造影示组1、2兔均发生右侧肾积水。应用电子天平测定对侧肾实质重量,采用FITC-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对侧肾皮髓质细胞凋亡率。所有标本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周后,组1、2、3对侧肾实质重量分别为(3.96±0.20)、(3.47±0.19)、(3.20±0.21)g/kg体重,组1、2与组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肾皮质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9±0.83)%、(2.17±0.79)%和(2.14±0.76)%,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肾髓质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75±2.34)%、(11.82±1.40)%和(2.36±0.6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PJ梗阻4周后,组2对侧肾间质充血、轻度水肿,部分肾小管扩张,管腔内存在坏死脱落的物质;组1对侧肾改变更为明显。结论UPJ梗阻不仅引起对侧肾实质代偿性增生,同时还造成对侧肾损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方法:20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90例采用MPCNL进行治疗;110例采用URL治疗,其中46例接受辅助ESWL治疗。结果:MPCNL组术后3天结石清除率为97.7%(88/9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90/90)。URL术后3天结石清除率为25.4%(28/11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1.8%(90/110),均显著低于MPCNL组(P<0.05)。结论: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有很高的结石清除率,URL手术治疗效果稍差,可以联合ESWL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3.
自从1978年Finney首创运用双端“J”形具自我固定的导管作为输尿管支架以来,双J管内支撑引流在临床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我科近年来收治双J管移位与滞留患者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输尿管囊肿的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输尿管囊肿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囊肿18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18例输尿管囊肿中,发生在单侧者16例,双侧2例。15例出现膀胱内边界清晰的充盈缺损,16例显示“光晕征”,12例显示“蛇头征”。结论输尿管囊肿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静脉尿路造影可明确诊断,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39岁,因“反复腰部疼痛十年余”以“双肾多发性结石”于2005年2月16日收住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未检出异常。双肾区有压叩痛。入院B超检查提示:双肾多发性结石,双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右肾中等量积水。KUB、IVP提示:双肾多发性结石,以右侧为多,左肾盂口处阳性结石影,双肾显影功能迟缓,双肾盂、肾盏扩张积水。肾功能:BUN4.07mmol/L,Cr89.4μmol/L。胸片、肝功、心电图等正常。入院后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于2005年2月2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结石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术中采用C臂X线机定位,选择穿刺点及方向为中盏。从输尿管导管注入泛影葡胺,看清集合系统情况后进行穿刺,穿刺顺利。见尿液流出后,留置斑马导丝,并用筋膜扩张器进行扩张,扩至6F时留操作鞘,建立经皮肾通道。用输尿管镜从操作鞘内进入肾集合系统,见肾盂口有1枚结石,下盏2枚,上盏1枚。用气压碎石针分别击碎结石,取出碎石,术中无出血,手术顺利。退镜后从操作鞘放入肾造瘘管,退出操作鞘,术毕安返病房。  相似文献   
36.
关于医改的话题早已成为焦点,讨论至今,已不用再讨论是“方向错了”,还是“偏离了方向”,诸如高层面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低层面的重复检查等方方面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已找到不少,只待我们去逐一解决。“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医疗服务已逾40载的基层医务人员,笔者仅侧重于操作层面的细节设计,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出下列想法,供公众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优克龙 (Urocalun )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6 0例输尿管结石直径 <1cm的患者予口服优克龙治疗 ,4 5 0mg/次 ,3次 /d ,服药 5周。 结果  6 0例患者中结石排出 4 5例 (75 % ) ;10例 (17% )结石位置下降 ;5例 (8% )位置无变化。 4例患者服药后有轻度胃部不适、恶心或口干。 结论 优克龙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8.
双J管长期留置后继发结石的微创处置(附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微创方法治疗双J输尿管支架管长期留置后继发的结石虽然早有学者提出 ,但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复杂性的继发性结石 ,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我科日前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4岁。 1 997年因膀胱癌在外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中留置双J管 ,一直未予拔除。2 0 0 1年 7月来我院体检 ,B超检查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 ,即以膀胱癌术后复发收入院。入院后行KUB检查显示右侧输尿管内异物存留 ,为双J管影 ,右侧肾脏、输尿管走行区及膀胱内多发结石影 ;IVU检查示右侧肾脏积水 ,右侧肾脏显…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1990~1996年期间经我院临床诊治的114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B超泌尿系统检查,并对输体管膀胱出口的喷尿现象进行了探讨性的观察,以评价此方法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114例患者,男69例,女45例,年龄14~68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手术、病理及化验而确诊.双肾功能不全34例,病因属肾前性和肾性,其中氮质血症期21例,尿毒症期13例;单肾功能不全80例,原因大部分是肾后性,由于另一侧肾有代偿作用,只有个别病例出现血尿素氮轻度升高,其中肾结核39例;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7例;肾盂肾癌6例;输尿管囊肿2例;宫颈癌晚期侵犯双输尿管导致尿毒症2例;输尿管外压性病变3例;先天性肾缺如1例.有适应证的49例单肾功能下全进行了X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人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人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RNA,hTR)的cDNA探针,分别应用RNA斑点杂交与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析检测不同胃粘膜的端粒酶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结果 人端粒酶RNA的cDNA探针制备成功。18例活检胃癌组织及45例手术胃癌组织RNA斑点杂交检测的阳性率均为l00%,相应TRAP分析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86.67%,低于RNA斑点杂交(P<0.05)。同时RNA斑点杂交结果提示在非癌胃组织中随着肠化程度增高人端粒酶RNA表达也增强。结论 RNA斑点杂交检测人端粒酶RNA,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弥补了TRAP分析敏感性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