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困难。钾通道开放剂仅抑制膀胱的无抑制收缩,而不影响排尿期逼尿肌的反射性收缩,因此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钾通道开放剂在处理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的应用,还较缺乏临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2.
逼尿肌不稳定是造成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继发于膀胱出口梗阻,在前列腺增生症中多见,与术后症状继续存在密切相关。近年,由于尿动力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起临床对此症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3.
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在含15%胎牛血清DME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扩增情况,用特异性抗α-SM-Act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结果:膀胱逼尿肌细胞生长照好,培养12h后细胞开始贴附瓶底,3~4d后可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7d可覆盖培养瓶底部75%~80%以上。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光镜观察梭形细胞胞浆内见纵行排列的棕黄色丝状物。结论:该培养方法简单、可靠,短期内可获得大量较纯的膀胱逼尿肌细胞。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人逼尿肌细胞中肾上腺素能 β3 受体的表达及功能。 方法 采用细胞功能试验、放射性配基结合及RT PCR方法检测肾上腺素能 β受体在人逼尿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逼尿肌收缩的影响。 结果 逼尿肌中可检测到 3种 β受体亚型的mRNA ;非选择性 β受体激动剂产生的最大松弛效能为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 (forsklin ,10 -5mol/L)的 (77.2± 2 .5 ) % ,pD2值为6 .0 2± 0 .2 2。β1、β2 受体激动剂对逼尿肌松弛作用无显著影响 ;β3 受体激动剂BRL37344和CGP12 177A产生的松弛作用分别为forsklin的 (48.2± 2 .1) %和 (47.8± 5 .3) % ,pD2 值分别为 6 .32± 0 .15和4 7.8± 5 .3,内在活性 (IA)分别为 0 .5 4± 0 .0 5和 0 .4 9± 0 .0 4。 结论 人逼尿肌细胞中存在 3种受体亚型的mRNA ,β3 亚型对介导逼尿肌松弛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及其亚型β3-AR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型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建立大鼠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动物模型,以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逼尿肌不稳定时异丙肾上腺素(ISO)和选择性β3-AR激动剂BRL37344A对逼尿肌舒张功能的影响,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BOO型逼尿肌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逼尿肌β及β3-AR的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显示,ISO和BRL37344A对不稳定组的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梗阻后不稳定组β-AR密度(Bmax)较正常对照组及稳定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6.23±6.39、85.85±7.53和81.36±6.72fmol/mg蛋白),β3-AR密度不稳定组同样较对照组及稳定组明显降低(分别为42.34±3.16、61.02±6.38和60.17±5.72fmol/mg蛋白),三组之间β-AR和β3-AR的Kd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逼尿肌不稳定时β-AR激动剂松弛逼尿肌的作用减弱,β-AR密度变化可能参与了大鼠BOO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高选择性β3-AR激动剂可能用于不稳定膀胱的治疗.  相似文献   
86.
为评价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等待观察后的逼尿肌不稳定性 ,作者对 2 5 5例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均完成了IPSS评价及尿动力学检查 ,其中 16 1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 10 6例患者完成平均 2年的随访 (1~ 5年 ) ,其中包括等待观察 2 0例、药物治疗 36例 (alfuzosin2 0例、finasteride 16例 )、手术治疗 4 5例 (前列腺切开 13例、前列腺切除 32例 )。结果发现患者随访前后总的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 5 2 % (5 3/ 10 1)和4 0 % (4 1/ 10 1)。等待观察组观察前后的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 4 5 %和 5 5 % (P =0 …  相似文献   
87.
在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实验中,OzbeyⅠ等根据尿流动力学的参数,特别是压力/流率测定,来评价多沙唑嗪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的有效姓和安全性。入选57例48-82岁的BPH患者(多沙唑嗪组29例,安慰剂组28例),然而,多沙唑嗪组有8例、安慰剂组10例因为药物副作用和不耐受尿流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排尿后残余尿量(PVR)]和压力/流率测定而未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在1月末和6月末时,所有尿流动力学的参数有明显改善(自主最大尿流率:30.4%和28%,PVR:14ml和12ml,  相似文献   
88.
自2002年以来,我们用吡啶斯的明治疗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76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Gong Y  Du CJ  Ding LL  Song B  Jin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29-832
目的利用自建的膀胱出口梗阻(BOO)细胞水平的模型,探讨转录因子E2F“诱骗”(decoy)策略抑制逼尿肌细胞(DSMC)的表型转化作用。方法对培养的DSMC施加周期性张力负荷以建立细胞水平的BOO模型;以Lipofectamine2000介导E2F—decoy脱氧寡核苷酸(ODN)转染DSMC,设立E2F-decoy ODN转染组(Decoy组),错配E2F-decoy ODN转染组(Mis—decoy组)及空白对照组(非转染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PCNA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2表达。结果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E2F-decoy ODN后24h可获得表达;Decoy组增殖活性显著低于非转染组和Mis-decoy组(均P〈0.01);Decoy组PCNA mRNA表达显著低于非转染组(P〈0.01);Decoy组PCNA和cdk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非转染组(126±14vs180±10;155±6vs210±22,均P〈0.01);而Mis—decoy组与非转染组之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2F-decoy ODN能够转染DSMC并获得表达;转录因子E2F“诱骗”策略有效抑制了BOO后DSMC的表型转化,显示了从逼尿肌结构的角度改善梗阻后膀胱功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对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DHIC组和非DHIC组尿动力学的相关资料。结果DHIC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大于非DHIC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明显小于非DHIC组(均P<0.01)。结论DHIC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障碍,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