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82篇
  免费   3528篇
  国内免费   3833篇
耳鼻咽喉   628篇
儿科学   506篇
妇产科学   334篇
基础医学   3207篇
口腔科学   247篇
临床医学   13489篇
内科学   5061篇
皮肤病学   279篇
神经病学   2846篇
特种医学   30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篇
外科学   2771篇
综合类   14200篇
预防医学   8231篇
眼科学   1088篇
药学   5098篇
  141篇
中国医学   5544篇
肿瘤学   391篇
  2024年   522篇
  2023年   1994篇
  2022年   1732篇
  2021年   1993篇
  2020年   1925篇
  2019年   1759篇
  2018年   820篇
  2017年   1304篇
  2016年   1425篇
  2015年   1566篇
  2014年   2784篇
  2013年   2639篇
  2012年   3455篇
  2011年   3812篇
  2010年   3533篇
  2009年   3366篇
  2008年   4328篇
  2007年   3564篇
  2006年   3247篇
  2005年   3480篇
  2004年   3101篇
  2003年   2756篇
  2002年   2011篇
  2001年   1780篇
  2000年   1320篇
  1999年   1097篇
  1998年   987篇
  1997年   905篇
  1996年   780篇
  1995年   716篇
  1994年   578篇
  1993年   433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320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62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68-27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辅助治疗。经过3个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患者运动功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自理能力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训练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摘 要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福州市2所三甲医院2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得分为(30.72±2.94)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7.14±4.54)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及力气、情绪、交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和手功能6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康复治疗,治疗组行肌肉运动点温针灸+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膝部、髋部屈伸肌肌力、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MI)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速、步频等步态分析指标,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及Hmax/Mmax比值等肌电图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FKE)、前屈(FKF)及髋关节后伸(FHE)、前屈(FHF)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SKE)、前屈(SKF)及髋关节后伸(SHE)、前屈(SHF)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及患侧步长、步速、步频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高于对照组,Hmax/Mmax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增加肌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及肌电图指标,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79-148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治疗在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康复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和巴氏生活质量指数(B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运动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对医院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6.
57.
58.
目的 观察运动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血管功能、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首次诊断为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动干预治疗。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计算BMI,观察2组患者血糖、血脂、下肢血管功能、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2)分别为(0.21±0.06)mm、(36.74±1.70)cm/s、(85.01±5.97)pg/mL、(5.51±0.19)ng/mL,低于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56.68±3.48)m/s、(67.66±5.42)m/s、(37.72±3.75)m/s、(54.77±3.86)m/s、(64.69±4.45)m/s,高于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 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可改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与下肢运动能力,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34-1236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认知能力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美多芭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认知能力及精神状态,且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0.
脑小血管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4):342-342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因确诊的连续CADASIL患者21例(CADASIL组),以及性别匹配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1例(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所有患者均行头MRI检查(含T2^*/SWI序列),盲法读片并记录CMBs的数量和部位,分析两组CMBs分布的差异。结果CADASIL组年龄和常见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均低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CADASIL组47.6%患者检出CMBs(共计115个),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高达95.2%(共计218个)。CADASIL组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受累(45.2%),其次是脑叶(皮层/皮层下,35.7%)、基底节(11.3%)。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CMBs最多见(35.3%),其次是脑叶(26.6%)、丘脑(19.2%)、脑干(16.1%)。CADASIL患者丘脑CMBs/总CMBs比例、丘脑CMBs/(基底节CMBs+脑干CMBs)比例均高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均P<0.001)。结论CADASIL患者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见,其次是皮层/皮层下区域,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患者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脑干更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