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49篇
  免费   2924篇
  国内免费   1109篇
耳鼻咽喉   158篇
儿科学   263篇
妇产科学   272篇
基础医学   1227篇
口腔科学   505篇
临床医学   5863篇
内科学   4029篇
皮肤病学   219篇
神经病学   486篇
特种医学   13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717篇
综合类   11280篇
预防医学   6160篇
眼科学   175篇
药学   4560篇
  94篇
中国医学   3858篇
肿瘤学   602篇
  2024年   544篇
  2023年   1970篇
  2022年   1659篇
  2021年   1851篇
  2020年   1692篇
  2019年   1539篇
  2018年   812篇
  2017年   1132篇
  2016年   1378篇
  2015年   1510篇
  2014年   2191篇
  2013年   2178篇
  2012年   2813篇
  2011年   2795篇
  2010年   2591篇
  2009年   2194篇
  2008年   2575篇
  2007年   2080篇
  2006年   1610篇
  2005年   1811篇
  2004年   1190篇
  2003年   1031篇
  2002年   789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427篇
  1998年   390篇
  1997年   343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压力袖套辅助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压力衣辅助佩戴组(A组)和单纯淋巴引流组(B组)。B组接受为期11天,每天45min的淋巴引流手法治疗。A组在每天45min淋巴引流手法后予以患肢压力袖套佩戴。两组患者分别于第1次淋巴引流前(T0)、第1次淋巴引流后(T1)、第2次引流前(T2)、第3次引流前(T3)、第6次引流前(T4)、第11次引流前(T5),第11次引流24h后(T6),测量患者上肢的生物电阻抗(BIS),输出L-Dex比值。并在T1、T6时间测量两组患者的健患侧定点臂围,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1)L-Dex值:第1次治疗后,A、B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第2次治疗前均开始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A组持续降低(P0.05),B组出现波动;经过11天的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臂围:11次治疗后健患侧臂围差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及淋巴引流手法结合压力袖套治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而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后联合压力袖套治疗,较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和熵指数在老年患者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准确性,并比较其优越性。 方法 选取择期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40例,均采用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的麻醉方法,记录不同时间节点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反应熵(RE)、状态熵(SE)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否。 结果 应用阶梯式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术中维持及停药后BIS和RE、SE均随着意识变化而变化,2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施行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时,BIS和RE、SE均可准确反映其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在女性神经性厌食症(AN)治疗中对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调节作用。方法:女性AN患者40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各20例。研究分为3期,双盲期:2组均给予氟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住院期间奥氮平组持续给药8周,齐拉西酮组持续给药10周。过渡期:住院期第9周开始,于2周内将奥氮平组患者换用齐拉西酮。开放扩展期:2组均继续门诊服用齐拉西酮及氟西汀,共16周。记录比较2组在双盲期治疗基点、治疗8周时的BMI;开放扩展期基点及治疗第4、8、12、16周时的BMI。结果:2组基线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盲期齐拉西酮组BMI显著低于奥氮平组(P0.01)。开放扩展期的0、4、8、12周,齐拉西酮组BMI均低于奥氮平组(P0.05),第16周时2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氟西汀治疗女性AN,能改善体重过轻,又不易发生肥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专科康复后离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各项依赖程度。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发病后12个月内离院回归家庭患者108例,于出院时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ADL能力。结果:出院时108例患者脑卒中专科康复疗程平均为(3.45±2.72)个月,MBI得分平均为49.65±19.50;MBI得分在性别和瘫痪侧别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MBI得分在卒中类型和专科康复疗程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MBI各项依赖程度由重至轻分别为:(洗澡、上下楼梯)(步行、如厕、穿衣、转移)(个人卫生、进食)(小便控制、大便控制)。结论:脑卒中专科康复出院时脑缺血患者的ADL能力优于脑出血患者,同时专科康复疗程的增加有助于患者ADL能力的改善,患者主要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障碍主要有步行、如厕、穿衣和转移,其中上下楼梯和洗澡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左房容积指数(LAVI)结合血浆脑钠肽(BNP)在左室正常构型高血压患者心肌损伤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左室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A组55例为LAVI正常组,B组55例为LAVI增高组,N组选取40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所有入选者二维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收集、分析比较超声各参数与血浆BNP的相关性。结果 1高血压A、B组较N组BNP增高,B组BNP较A组增高,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2超声各参数比较:高血压A、B组较N组左室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之间左室舒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超声各参数中LAVI与BNP存在正相关(r=0.573,P<0.01)。结论左室正常构型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在左室肥厚之前已经存在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血清及胆汁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的浓度与胰岛素抵抗、 血脂异常、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holesterol saturation index,CSI)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住院手术治疗胆囊结 石的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清及胆汁中RBP4的 浓度,酶比色法测定胆汁胆固醇、胆汁酸和磷脂的含量,采用Carey表计算胆汁CSI,分析血清及胆汁中RBP4 水平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清及胆汁中RBP4的浓 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TG,HDL,以及胆汁TBA,TC, 磷脂及CSI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血清TC,LDL,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以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年龄影响后的偏相关分 析表明:胆汁RBP4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 serum insulin,FINS),FBG,TC,LDL,HOMA-IR呈正相关(分别r=0.283,0.405,0.685,0.667,0.553,0.424, 0.735);血清RBP4与WC,FINS,FBG,TC,LDL,HOMA-IR呈正相关(分别r=0.317,0.734,0.609,0.528, 0.386,0.751);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OMA-IR,BMI,WC与胆汁RBP4水平独立相关(回归方程如下: Y胆汁RBP4=2.372XHOMA-IR+0.420XBMI+0.178XWC−26.813);HOMA-IR,WC与血清RBP4水平独立相关(回归方程如下: Y血清RBP4=2.832XHOMA-IR+0.235XWC−20.128),HOMA-IR与RBP4的相关性最强。结论:糖尿病组血清及胆汁中RBP4的浓 度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BMI,WC与胆汁RBP4呈独立相关;HOMA-IR,WC与血清RBP4呈独立相关; HOMA-IR与RBP4的相关性最强。RBP4可能在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2年11月因三踝骨折来本院治疗者43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稳定性和美国足踝外科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3周;术后1例患者出现皮肤愈合不良、1例切口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92.2±5.4)分。结论: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使踝关节尽量获得解剖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I)能否准确反映麻醉过程中镇痛/伤害性刺激变化相关事件,尤其是心率(HR)和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纳入53例在该院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且行全麻的成年患者。比较行全麻患者伤害性刺激时ANI、HR及心脏收缩压(SBP)。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多模式静脉麻醉工作站双通道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设定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Pro Cp)为2μg/ml,如发生血流动力学反应(Hemod React)则调整丙泊酚剂量,血流动力学反应是指HR或SBP升高20%以上。在预先设定的7个时间点,采集患者ANI和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麻醉诱导时HR和SBP下降,而ANI值较高(81.6±11.2),提示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患者术前接受强直刺激,强直刺激5 min内,39例患者ANI值由(81.6±11.2)降至(58.6±11.7),而HR和SBP未改变。气腹建立后,ANI继续下降至(50.2±15.8),而HR及SBP明显增加。手术完成后,ANI恢复至(90.1±3.4),与术前无差异。结论接受异丙酚麻醉患者的ANI值对中等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高于HR和SBP,ANI监测能够有效协助接受异丙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的成年患者行腹腔镜腹部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99.
荞麦中芦丁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荞麦中芦丁(RBFL)对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联合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于尾静脉注射BCG和LPS,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取♂昆明小鼠9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RBFL低、中、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除正常组和模型组ig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均ig给予对应药物干预,即40、80、160 mg·kg-1·d-1RBFL及联苯双酯200 mg·kg-1·d-1,gd,连续12 d。剖取肝脏、脾脏、胸腺,计算脏器指数,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的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的肝脏体积增大,肝脏指数较正常组的显著增大(P<0.01),各免疫器官脏器的指数增大,RBFL各剂量有抑制作用。结论 RBFL对BCG和LPS联合诱导的小鼠肝脏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分析C型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后无效行C型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结果:经治疗,有7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缓解,效果满意,有效率93.6%。结论:C型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