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7篇
临床医学   724篇
内科学   29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6篇
综合类   2068篇
预防医学   217篇
药学   701篇
  2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9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01.
102.
本文分析单纯性放射治疗晚期胃底贲门癌48例。认为,这些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者,给予8MVX线外照射可获得一定姑息效果。疗法本身无明显并发症。放疗后吞咽困难缓解率为97.9%。疼痛消失率为58.3%,疼痛明显缓解率为41.7%。钡餐造影复查显示病变明显缩小占79.2%,病变消失1例。在随诊的43例中。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1.2%和12.5%,存活3~4年各有2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究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在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6例行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特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再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相关指标对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高PNI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均低于低PNI组。年龄、PNI、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淋巴细胞计数、术前单核细胞计数、白蛋白、身高、体重为影响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PNI、体重为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NI在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NI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左中寅  付庆林 《医学信息》2007,20(7):617-618
目的总结5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治疗体会,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5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临床资料,12例二次手术治疗,38例保守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死亡3例,手术治疗死亡4例,死亡总数7例,总死亡率14%。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保证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大网膜包绕吻合口,营养支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早期吻合口瘘,如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则选择采用二次手术予以治疗。中晚期吻合口瘘患者,保守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5.
人促性腺激素PRL、FSH、LH都是由垂体前叶的嗜碱性细胞所分泌。FSH、LH均为糖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8000和35000,由α-亚基和β-亚基所组成。故性激素水平测定可以了解丘脑下部和神经内分泌的功能。E2是雌激素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卵巢、肾上腺、胎儿-胎盘单位内产生,在肝脏内灭活和代谢。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对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变化规律的研究,加深对食管和贲门癌转移发生的分子学基础的了解。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1例手术切除的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聚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1例手术标本中,病理检查发现2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7例为贲门腺癌。研究表明:24例食管原发和转移鳞癌中,11例原发和转移病灶中均出现p53蛋白聚集的变化,原发和转移病灶的一致性变化发生率为61%(11/18);在6例原发病灶p53免疫组化阴性患者中,其淋巴结转移病灶也同时出现免疫阴性反应。在7例胃贲门腺癌中,3例原发和转移病灶同时出现p53免疫阳性表达的一致率为50%(3/6);1例原发病灶p53免疫组化阴性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病灶也出现阴性反应。结论:肿瘤抑制基因p53在食管和贲门癌癌变和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是食管和贲门癌侵袭与转移过程中值得重视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7.
朱红军 《中原医刊》2001,28(10):41-42
我们自196年至2000年对65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心电监护,发牛心律失常126例,发生率19.3%,现对类型及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26例中,男87例.女39例,年龄36~78岁,平均61.5岁。食管上段癌1例,中段80例,下段2例,贲门癌3例。经左开胸食管切除,颈部吻合121例;经右开胸、腹部切口、颈部吻合5例;胸内主动脉弓下吻合5例。均采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手术时间150分钟-240分钟。术前心电图异常者36例,心肌缺血18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  相似文献   
108.
食管—胃浆肌层套式吻合在食管贲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食管—胃浆肌层套式吻合在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387例。关闭贲门或胃残端后 ,于残胃“底”的顶部或前壁切开与食管腔相适应的开孔 ,将胃的浆膜肌层与粘膜层分离 3cm ,切除多余的胃粘膜 ,将食管全层与胃吻合口之粘膜缘用 3— 0肠线连续缝合 ,然后将胃吻合口已分离的浆膜肌层上提包套食管吻合端 ,固定 6~ 8针。结果  387例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中无吻合口反流 ,无吻合口狭窄和瘘发生。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能有效预防吻合口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 ,技术操作较简单。  相似文献   
109.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需开胸行手术治疗,这对其正常的呼吸循环生理会产生较大影响,且手术创伤大,时间较长,对患者手术耐受性有较高要求。高龄患者由于各脏器机能衰退,还常有合并症存在,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手术的风险也较大。但年龄不是能否手术的决定性因素,高龄更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只要我们根据高龄患者病理生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正确处理术前术中术后各环结的问题,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科1990—06~2000—05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10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附属医院 1993 - 1998年间手术切除的15 2例贲门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 2例中平均年龄 5 6 9岁 ,男女之比 5 33:1,肉眼溃疡型占 84.9% ,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占 34.9% ,侵及浆膜或侵透浆膜占 84.2 % ,淋巴道占 5 0 .7% ,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肉眼类型有关 (P <0 .0 5 )。结论 :贲门癌早期难以发现 ,就诊时多属晚期 ,常常已发生浸润、转移 ,故预后差。应对高发区进行普查 ,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