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轨迹与新发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中的维吾尔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2017、2018、2019年度健康体检的TyG水平,采用SAS Proc Traj程序建立TyG轨迹模型并分组。随访各组人群2020年度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TyG轨迹与新发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纳入分析者7 420例,随访期间新发高血压435例,发病率为5.86%(标化发病率为7.51%)。通过轨迹分析模型最终确定3组不同的TyG轨迹组,分别为低水平-稳定组、中水平-稳定组、高水平-稳定组。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TyG轨迹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低水平-稳定组、中水平-稳定组、高水平-稳定组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3.96%、6.34%、7.9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其他因素后,中水平-稳定组、高水平-稳定组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为低水平-稳定组的1.46倍(95%CI 1.13~1.90)与1.61倍(95%CI 1.11~2.33)。按照性别分层后,在女性中发现与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发展轨迹, 以及运动功能对睡眠障碍发展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保内科住院的2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腕动仪监测入院后7 d(T0~T6)患者的睡眠质量后, 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同时采用老年人运动功能量表将患者分为运动功能障碍组(n=102)和运动功能正常组(n=147),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分布的差异。结果识别出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存在3个潜在类别, 即无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改善、睡眠障碍持续, 且轨迹显示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最低水平处于T2。运动功能正常组中无睡眠障碍60例(40.82%)、睡眠障碍改善63例(42.86%)、睡眠障碍持续24例(16.33%);运动功能障碍组中无睡眠障碍7例(6.86%)、睡眠障碍改善16例(15.69%)、睡眠障碍持续79例(77.45%),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轨迹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普遍存在, 发生率约为73.09%(182/249), 在入院后第3天最明显。运动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患者围手术期不同类型疼痛轨迹,并分析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VATS的50例患者,采用数字疼痛量表分别记录患者术前不同类型慢性疼痛、术后1~7d内脏痛、躯体痛、最大疼痛的疼痛评分,采用组基轨迹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疼痛轨迹。按照急性术后躯体痛轨迹分为轻度疼痛组(n=26)、轻中度疼痛组(n=21)、中度疼痛组(n=3),按照最大疼痛轨迹分为轻度疼痛组(n=24)、轻中度疼痛组(n=23)、中重度疼痛组(n=3),按照术后内脏痛轨迹分为存在轻度疼痛组(n=47)和轻至重度疼痛组(n=3)。比较不同轨迹各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睡眠障碍、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长。结果 有28%的腹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存在慢性疼痛。VATS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类型的急性疼痛,主要以躯体痛为主。根据最大疼痛评分建立3种疼痛轨迹组,其中,与轻度疼痛组相比,轻中度和中重度疼痛组患者术后睡眠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展轨迹, 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为心脏术后疼痛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 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的2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量表(HAS)、医院抑郁量表(HDS)、疼痛灾难化量表(PCS)对患者进行调查, 并使用数字评价工具对患者术后1~7 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采用基于组的轨迹模型描述术后疼痛的发展轨迹,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疼痛轨迹组归属的影响因素。结果因死亡、拒绝再次调查等原因, 最终210例患者完成了7 d的随访。识别出3个术后疼痛轨迹组, 分别为中至轻度疼痛-明显缓解组(n=75)、重至中度疼痛-缓慢缓解组(n=99)、持续高疼痛组(n=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后引流管数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HAS评分、HDS评分、PCS评分是急性疼痛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以中至轻度疼痛-明显缓解组为参照,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目的 将螺钉轨迹组合与传统椎弓根螺钉、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比较,以确定不同轨迹螺钉组合对于椎间应力和融合率的作用。方法 根据螺钉轨迹不同组合分为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和新轨迹组合螺钉两组进行术中和术后的资料收集。结果 术后随访中新组合的矫正程度显著超过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而在术后随访症状评分、螺钉松动、螺钉突破皮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融合率方面,新组合的术后椎间融合评分达到2分的比率比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增加了14%。在腰椎前凸矫正方面,新轨迹螺钉组合显著大于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结论 新轨迹螺钉组合螺钉内固定融合率较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更高,并能提供更大的腰椎前凸矫正,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描述婴幼儿体重指数(BMI)生长轨迹,探讨辅食添加的时间和质量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 388名新生儿进行随访,1岁内每三个月一次,1~2岁每半年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测量、喂养、户外活动、患病等。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拟合0~2岁BMI生长轨迹,运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辅食添加对不同BMI生长轨迹的影响。结果 纳入分析的1 255名婴幼儿的BMI生长轨迹主要划分为六类:“正常平稳”(6.5%)、“正常-加速”(4.8%)、“正常-减缓”(28.0%)、“持续偏低”(32.9%)、“追赶生长”(17.8%)和“追赶生长-加速”(10.0%)。以“正常平稳”组作为参考,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辅食添加早于6个月可显著增加“追赶生长”(OR=2.16,95%CI 1.01~4.83)和“追赶生长-加速”(OR=3.13,95%CI 1.35~7.25)模式发生的危险;调整混杂因素后,此关系仍成立(OR=2.41,95%CI 1.03~5.63;OR=3.46,95%CI 1.41~8.48)。1岁时较低的喂养指数得分可显著增加“追赶生长”(OR=2.50,95%CI 1.23~5.05)模式发生的危险;调整混杂因素后,此关系仍然成立(OR=2.35,95%CI 1.10~5.07)。结论 研究地区婴幼儿BMI生长轨迹以“正常-减缓”、“持续偏低”和“追赶生长”三种模式为主;辅食添加的时间和质量会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背景衰弱是人口老龄化突出的表现形式,我国关于老年人衰弱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忽视了对老年人衰弱发展轨迹的考察。目的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4期追踪数据,考察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CHARLS 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数据,该调查于2011年开展,随后每2~3年追踪1次,采用多阶段PPS抽样,对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中老年人群进行家户调查,范围覆盖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其中2011年为全国基线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为全国追踪调查。将4期数据通过个人编码匹配合并,最终形成4期调查均参与的2 267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衰弱指数(FI)对老年人的衰弱状况进行评估。利用Mplus工具构建3类无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选取最优的拟合模型确定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发展轨迹,并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考察随时间恒定因素(性别、教育程度)和随时间变化因素(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睡眠)对老年人衰弱的影响。结果不定义曲线潜变量增长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数据,为我国老年人衰弱发展轨迹的最优模型,其中χ2(3)=36.16,比较拟合指数(CFI)=0.992,非规范拟合指数(TLI)=0.984,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0.070,标准化均方根残差(SRMR)=0.022,表明我国老年人衰弱水平呈曲线增长的趋势;模型截距、斜率以及截距的变异和斜率的变异均显著>0(P<0.01),表明老年人衰弱的初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恒定因素性别、教育程度对模型截距(性别:β=-0.113,P<0.01;教育程度:β=-0.173,P<0.01)和斜率(性别:β=-0.181,P<0.01;教育程度:β=-0.151,P<0.01)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相比于男性和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女性、低教育程度老年人衰弱的初始水平更高,增长速度更快。时间变化因素中体力活动、睡眠在4期调查中均对老年人衰弱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吸烟和饮酒分别在2011年、2015年、2018年和2013年、2015年调查中对老年人的衰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结论我国老年人的衰弱呈曲线增长的发展轨迹,初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女性、低教育程度能预测衰弱的发展,中高体力活动、睡眠充足有助于衰弱水平的降低,长期吸烟、饮酒过多则会使衰弱恶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寻找利用加速器轨迹日志评估多叶准直器(MLC)性能的解决方案并对TrueBeam加速器MLC评估。方法 所有测量在不同机架/小机头组合下各测5次。用动、静态MLC构造宽度1 mm的狭缝,评估加速器小野到位精度控制能力。由MLC重复运动评估其重复性。由MLC构造宽度1 cm的狭缝以不同速度由-7 cm匀速滑至7 cm处停止或立马匀速滑回,评估其匀速、变方向运动。由交叉运动评估其在复杂计划中的表现。结果 动静态狭缝野MLC到位准确度高。重复性得机架0°、非0°时MLC误差频谱分布一致,绝对值差0.0011 mm。机架0°、MLC速度由5 mm/s增至25 mm/s时,其均方误差(RMSE)由0.0150 mm增至0.0598 mm。机架非0°时,RMSE变化趋势一致,但绝对值稍大。MLC变方向运动引起的“超速”较其由静止启动时明显性低,速度在交叉前后无明显变化,速度在设定速度附近上下波动,且与机架角度无关。结论 利用轨迹日志评估加速器MLC性能的方法,能对TrueBeam加速器MLC进行详细评估,可用于MLC快速质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