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94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243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6篇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卒中患者因意识障碍和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反射减弱而出现吞咽困难。吞咽障碍的患者往往需留置胃管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和口服药物。误吸是鼻饲中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患者意识障碍、鼻饲管的位置与固定不当、鼻饲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n=68)及观察组(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n=68),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专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认知行为、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预防误吸知识、预防误吸态度、预防误吸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吸、窒息、反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案干预能有效促进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误吸认知行为,提高患者的误吸风险评估能力,有效预防误吸的发生,并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对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鼻饲时临床采用小口径胃管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须机械通气且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选用小口径(10号)胃管,置管长度为发迹到剑突的距离再延长10至15㎝。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普通(18号)胃管,常规方法留置。两组均采用鼻饲泵持续输注方式进行鼻饲喂养,皆给予常规鼻饲护理措施,两组间鼻饲量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患者鼻饲适应状况,比较机械通气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16%,且实验者患者对鼻饲的适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选用小口径胃管进行鼻饲可有效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及误吸,对机械通气后需要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预防住院患者窒息及误吸宣教指导同意书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级别分别依照指导同意书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5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住院患者窒息及误吸宣教指导同意书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张跃红 《药物与人》2014,(12):277-278
总结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回顾78例误吸患者的资料,常见风险因素包括患者、护士、照顾者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士对误吸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从吞咽功能的评估、正确的饮食指导、鼻饲的护理、加强气囊管理、注重护患沟通等方面入手,可减少误吸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鼻饲发生反流及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40例昏迷鼻饲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鼻饲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的相关因素.结果:40例老年鼻饲病人中发生明显反流6例,可疑反流2例,其中误吸2例中有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反流及误吸的发生与病人体位、胃管插入深度及粗细、鼻饲方式、腹胀胃潴留及吸痰刺激等有关.结论:老年病人鼻饲过程中反流、误吸的发生率高,可导致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及致残率,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47.
孙秀艳 《工企医刊》2014,27(6):1155-1155
目的解决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现象的发生。方法探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因素。结果及结论应用改良卧床病人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其误吸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新型聚氨酯胃管施行管饲肠内营养过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病房留置胃管需长期行管饲注食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新型聚氨酯经鼻喂养管管饲;对照组采用普通硅胶胃管管饲.两组进行比较,研究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患者的舒适程度,日常管饲过程中发生误吸、堵管的例数,使用1个月后胃管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57.14%;恶心、呕吐等不舒适发生率为83.33%;日常管饲过程中有8例发生食物返流误吸,2例出现堵管;使用1个月后胃管的性状明显发生变化的有27例.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8.09%;恶心、呕吐等不舒适发生率为9.52%;日常管饲过程中有1例发生食物返流误吸,3例出现堵管;使用1个月后胃管的性状无明显发生变化.两组比较,除堵管发生情况外,两组在置管成功率(x2=10.118,P=0.001)、置管时不舒适发生率(x2 =42.511,P=0.000)、置管一周时不舒适发生率(x2=12.343,P=0.000)、误吸发生例数(x2=6.098,P=0.01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聚氨酯胃管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柔软,置管过程中患者异物感更不明显,舒适程度更高;管腔小,降低了食物返流导致误吸的风险;使用1个月后胃管末端的性状无明显变化,进而有助于保证管饲注食的效果及保护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胃内容物反流患者声门下滞留物的pH值,并与相应的食道pH值对比分析,探究二者的统计学相关性,为临床重症患者反流误吸评估提供简单、易操作的监测手段。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32例在人工气道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测定其声门下滞留物的pH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声门下滞留物pH值与胃内容物反流的相关性。结果:经测定发现,当食道pH值为3.5~5.5时,对应的声门下滞留液pH值全部在4.4~6.6,且声门下滞留液pH值与食道pH值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76,t=13.536,P<0.001;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声门下滞留液pH值与食道pH值的关系为y=0.9602x+1.2104,决定系数R2=0.9812,即二者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声门下滞留物的pH值与食管的pH值存在统计学的线性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测定声门下滞留物pH值来预测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系统综述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工具的相关研究。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有关脑卒中误吸筛查工具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分析误吸筛查工具的内容、筛查形式、评分标准、测量学特性。 结果 共纳入25项研究,涉及10种误吸筛查工具。分析各误吸筛查工具的内容、筛查形式、评分标准、测量学特性。虽然工具很多,但尚无一致证据支持的工具。 结论 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吞咽相关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