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王晓云  梁苹茂 《河南中医》2014,(6):1038-1038
血证论》是清代医家唐宗海所著,书中论述了各种出血及血液紊乱证型及治法,书中所载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被奉为治疗出血病证的指导纲领,对现今中医临床血证的治疗仍颇有教益。  相似文献   
42.
<血证论>为清代唐宗海所著,该书专论内、外、妇各科血证,对气血的机制,血证的辨证,无不阐述精详,发挥尽致.书中提出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虽专为内科"吐血"而设,实为通治血证之大纲.后世医家治疗血证多引用此四法,并以此作为血证治疗的提纲.此理论对于眼底血证的治疗,亦有极高的指导意义.笔者结合个人认识及临床实践,将唐宗海治血四法在眼底血证的运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3.
支气管扩张临床上易出现咯血之症,中医药在防治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该文基于《血证论》出发,认为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的关键在于痰、火、瘀,缓解期以补虚为要,治疗上应衷中参西,病症结合,以止血、理气化痰、消瘀补虚为主要治疗原则,随症加减,丰富了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展合并咯血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44.
探讨《血证论》平衡观思想,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燮理脏腑,二是审度邪正,三是平衡气血,四是平衡升降。唐容川重视以平为期的整体观念和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对血证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唐宗海《血证论》治血四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末著名医学家唐宗海《血证论》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治血法则,临床应用当四法合参,注重治血必治气。  相似文献   
46.
唐容川《血证论》认为:"一切血证总不外理肝",其辨治血证注重调肝。唐氏通过调理肝气、清泻肝火、平肝熄风、疏肝祛瘀、清肝化痰、补养肝虚六法,调理肝之气、火、风、瘀、痰、虚,使肝体用和调以治诸血证。  相似文献   
47.
48.
49.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女=3:1,临床上以尿异常改变(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为其特征,病程迁延以年计,甚者数十年,病变晚期因肾小球大部分破坏而致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很不满意。近年来,根据《血证论》。瘀血化水,  相似文献   
50.
唐容川血证用药:禁用吐法,可用下法,宜用和法,巧用补法。在补益脾肾之气的基础上,兼用活血化瘀,调气利水,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法。唐容川强调血证用药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以及用药的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