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为热、瘀、虚,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消瘀、养阴宁络、健脾补虚为治则,清热止血为第一要法,活血消瘀以防复发,养阴宁络以防血复动,健脾益气摄血以善后收功,且活血消瘀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证治充分验证了唐容川的止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临证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故治血四法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辨证治疗过程中,治血四法的运用时机尤为重要。发病初期首先要辨明虚实,初期以邪实为主,根据血分热毒迫血妄行外溢的病因病机,总的治则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化瘀消斑,使热清血宁,瘀血得化,血行常道,则病得愈;病程日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治宜益气健脾摄血、滋阴降火。  相似文献   
32.
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唐氏治疗“血下泄证”的学术观点、治疗理念、方药特色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发。唐容川在“血下泄证”的论治中强调,(1)下部出血,治金为先,活用宣、润、清三法,多用风药、喜遣荆防;颇爱花粉、多配柴胡;恒赖“泻白”、常伍人参。(2)遵古不泥,每有灼见,多有豁然开朗之论。发挥赤豆当归散与槐角丸,强调升降同调;拓展黄土汤与石莲汤,凸显清补并行。(3)偏爱种仁之属,力遣一药多能之品,水、火、气、血同治,协调配合,环环相扣,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33.
<正>冬季过后,天气逐渐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时间增加。北方的桃树、梨树、杏树等花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对花粉过敏的人,这段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在这个时节很容易发作。《血证论》云:"肺为娇脏,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一个人之所以出现过敏,多是由于正气不足,肺卫不固,以致于风、寒、燥、火、湿等病邪入侵所致。患者在远离过敏原的同时,通过一些保健方法来积极改善  相似文献   
34.
血证论》共有18次提及肺痿病名及其证治,相关论述散见于阴阳水火气血论篇、脏腑病机论篇及失血诸证篇。其首次描述肺痿肺叶形态翘举萎缩,基本病机为津枯肺燥。津液生成不足或耗伤太过,使肺阴液不足,被火克刑,发为肺痿,与肺治节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当生津补肺。血证可导致津液枯竭而引发肺痿,失血和肺痿常互为因果,伴随咳嗽、喘、声音嘶哑等。水虚火旺为肺痿与血证的共同病机,宁血、补血当以补肺为要。肺痿具体治法包括滋补肺阴、培土生金、金水相生、镇敛、宣通等。代表方剂为清燥救肺汤、保和汤等。  相似文献   
35.
对唐容川《血证论》中,有关血证护理的经验和主张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总结,并指出:四诊合参,确是“气脱”证的有无,是唐氏判断血证预后的主要依据。畅情志,调精神;慎起居、防感冒;节饮食;忌房事以及因时调护则是唐氏提出预防血证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6.
将《血证论》治疗咳血的经验,系统地加以整理,总结为10种基本治法。即:和解表里法、清泻肺火法、清痰化饮法,祛痰化瘀法、润肺清热法、敛纳肺肾法、平冲降逆法、清肝降逆法、化瘀杀虫法、温补理血法。在总结这10种方法的同时,并对其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作了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37.
唐宗海,字容川,清末著名医家,所著《血证论》是其论述血证的代表作。该书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的基础上,搏取众家之长,对血证阐述颇多创见,理法方药方面也非常严谨,许多观点对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论述颇多新见解,尤其是对于气血水火方面的论述更加精湛。笔者不揣法陋,就《血证论》中气血水火辨证关系探析如下。1.气血水火同源关系唐客川注重对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即注重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水火即济”,“…  相似文献   
38.
血证为血液不循经脉而渗溢于脉外的各种出血症。反复出血后病情极易发生转化,从而导致病情演变.诸如血脱、气脱等血证危脱变症。当此之际,倘能详审病势,强化对血证危脱变症的救治显然是极其重要的。唐容川《血证论》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其辨治经验开血证危脱变症诊断治疗先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堪为后学效法,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39.
4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瘀血、水饮、痰浊为标,且与五脏相关。唐宗海在《血证论》中的气血水关系的论述探讨,可引用在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症状的解述,分别从气水、血水、气血两两关系探究。治则,从基础论治——治气为本,活血为标;从根论治,减缓病情发展—温补肾阳,利水化痰;顾及全局,调和五脏—五脏兼治,以脾为主。分为轻重缓期,选用相对应方药治之。以期对今后在防治慢性心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