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35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培龙  张敏  张俊峰  张谦 《中国医药》2012,7(9):1123-112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只.使用三硝基苯磺酸钠( TNBS)建立UC模型,Ⅰ组不使用乌司他丁,为造膜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于造模0、6、12 h使用乌司他丁,剂量为2万单位/kg,为研究组.检测分析各组肠静脉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UC模型症状积分(实验开始24、72、168 h各观察10只大鼠).结果 ①在实验各时段,使用乌司他丁组UC大鼠病变积分均低于Ⅰ组(均P<0.05),且24、72 h时Ⅱ、Ⅲ、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1.8±0.4),(2.7±0.3),(3.0±0.1);72 h:(3.7±2.3),(4.2±1.2),(5.0±0.9),均P<0.05],但168 h时Ⅱ、Ⅲ、Ⅳ组未见明显差异.②使用乌司他丁组肠静脉内毒素含量在实验各时期内均低于Ⅰ组,24h时Ⅱ组与Ⅲ组、Ⅳ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7.7±11.7) ng/L比(117.1±9.7) ng/L,( 124.3 ±4.9) ng/L,均P<0.05],72、168 h时Ⅱ、Ⅲ、Ⅳ组肠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4h时Ⅱ组TNF-α低于Ⅰ组及Ⅲ、Ⅳ组[(6.7±2.6) pg/100 μg比(13.5±1.7),(11.8±2.8),(12.4±2.7)pg/100 μg,均P<0.05)],但72、168 h使用乌司他丁各组低于Ⅰ组.结论 乌司他丁对TNBS导致的大鼠UC有明显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水平而降低免疫异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6例住院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胸痛的性质、部位、诱因、持续的时间和缓解的因素,发作的频率等情况;观察心电图、血脂、血压、心肌酶等的变化情况;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的各项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观察曲美他嗪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4例CHF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衰治疗,疗程为24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口服,3次/d,疗程24周,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测定LVEF和血浆BNP水平变化,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LVEF(40.2±2.0)%,治疗后LVEF(42.8±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浓度(980±12)pg/mL,治疗后(630±16)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LVEF(39.8±1.9)%,治疗后LVEF(48.6±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血浆BNP浓度(996±10)pg/mL,治疗后(326±17)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CHF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4.
陈志坚 《海峡药学》2009,21(5):67-6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磺酸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化学药与生化药分册附录ⅫD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采用鲎试剂对丹参酮Ⅱ磺酸钠注射液进行了实验方法和干扰实验的初步探讨。结果与结论 丹参酮Ⅱ磺政钠注射液对内毒素本身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容易造成假阴性的结果,但注射液进行了8~20倍稀释以后的溶液能够反映其本身的内在质量问题,可以采用内毒素法对其稀释液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5.
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观察和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莲  张爱云 《中国药业》2009,18(17):60-6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2月至2008年1月《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分析。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合禁忌,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静脉炎、急性胃痛、头痛等。结论临床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时,应对其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做好观察和防护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6.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39-1839
近5年来,作者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效果满意,并与单纯应用甘露醇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抗炎、扩血管、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STS 40mg/日静滴,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动脉舒张压(PADP)等情况.结果:8周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增大,超声心动图测定PASP、mPAP和PADP均明显下降,PASP、mPA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驱汞治疗引起过敏反应情况,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尿汞偏高者223例采用Na-DMPS驱汞治疗,并观察分析。[结果]有17例(7.6%)发生过敏反应(发热或皮疹),其中发热7例,4例与皮疹同时出现,3例在发热后继续驱汞1--2疗程后出现皮疹。男女反应率类似。男性以麻疹样型为主,女性以湿疹样型为主。17例皮疹出现在治疗第1 d和第9--24 d,且1例皮疹不出现在使用Na-DMPS治疗当日。[结论]应重视Na-DMPS引起的过敏反应,患者治疗至少应住院密切观察24 d或至第4疗程结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脂性脂肪肝(HFL)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大鼠HFL模型,8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大、小剂量组)和阳性药易善复(PPC)组,每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及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连续给药6周后比较各组间肝指数、血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L)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肝脂质、肝脏组织中SOD、MDA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显著降低HFL模型大鼠肝指数,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TG、TC、MDA水平,降低血清LDL-C含量和ALT、AST活性;增加血清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及HDL-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并可明显减少肝细胞浆内脂滴分布的程度和炎症范围。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改善肝功能及脂质代谢紊乱,减少肝中脂质沉积,减轻肝组织损伤,对高脂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黏滞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而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丹参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100mg/日,稀释后静滴,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血液黏滞度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相比,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客、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降低血液黏滞度和防治静脉血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