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95篇
  免费   8610篇
  国内免费   6219篇
耳鼻咽喉   614篇
儿科学   1484篇
妇产科学   1429篇
基础医学   3298篇
口腔科学   1350篇
临床医学   35499篇
内科学   16574篇
皮肤病学   2610篇
神经病学   3636篇
特种医学   4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7篇
外科学   6413篇
综合类   70521篇
预防医学   22412篇
眼科学   2014篇
药学   80492篇
  201篇
中国医学   20300篇
肿瘤学   9818篇
  2024年   779篇
  2023年   2929篇
  2022年   2484篇
  2021年   3391篇
  2020年   3228篇
  2019年   3069篇
  2018年   1734篇
  2017年   3305篇
  2016年   3671篇
  2015年   5189篇
  2014年   10208篇
  2013年   10662篇
  2012年   14666篇
  2011年   15991篇
  2010年   15376篇
  2009年   15200篇
  2008年   16921篇
  2007年   15286篇
  2006年   14469篇
  2005年   15832篇
  2004年   15866篇
  2003年   14347篇
  2002年   10451篇
  2001年   12189篇
  2000年   9805篇
  1999年   7906篇
  1998年   7663篇
  1997年   7397篇
  1996年   5963篇
  1995年   5673篇
  1994年   3360篇
  1993年   2037篇
  1992年   1807篇
  1991年   1516篇
  1990年   1014篇
  1989年   1115篇
  1988年   248篇
  1987年   218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构成视神经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受到多种因素的损伤,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眼压升高。由于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尚不能直接治疗,根据目前提供的唯一已知可治疗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升高的眼压,而眼压与房水流出通道的功能息息相关。这些方面的药物均可以影响青光眼的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青光眼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新型抗青光眼药物也应运而生,为眼科医师提供新的选择。本文将对国内外新型抗青光眼药物从机制、药理特点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我国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业产值比重逐步提高,给奶牛疫病防治带来巨大压力。奶牛乳房炎及细菌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和细菌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成为主要防治手段。但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临床治疗的成本和难度,危害我国奶牛产业发展。本文对截至2021年7月我国和美国、英国、日本、欧盟批准用于奶牛的抗菌药物产品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类、剂型以及适应证等,旨在为我国奶牛用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和新兽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析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CRF)伴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双盲法分组标准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收的88例CRF伴肺性脑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4)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n=44)给予早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和日常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总疗效为95.45%,对照组总疗效为79.55%,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9,P <0.05);对照组治疗后的PaO_2为(73.14±8.79)mm Hg,PCO_2为(50.23±7.56)mm Hg,与试验组的(91.40±8.59)mm Hg、(41.05±7.42)mm 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t=9.8552,P <0.05;t=5.7485,P <0.05);对照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质量指标均低于试验组,P <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药物治疗CRF伴肺性脑病效果确切,既能有效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又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
45.
王武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1):2218-2221
目的 探究预防性静滴钾离子、镁离子对急性心梗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性心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76.9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PT以及Plt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及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T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及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15.3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静滴钾离子与镁离子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其血流变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 评估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us agent, DAA)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1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患者的DAA治疗临床数据,比较患者基线与治疗结束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病毒学水平以及无创纤维化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的差异。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结束时达到病毒学清除,12周、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为100%,DAA治疗后随访17~44个月,期间均未见病毒学复发。与基线水平相比,治疗终点时ALT、AST、TBIL、γ-谷氨酰转移酶以及无创纤维化评分APRI显著下降,WBC、HGB、PLT、CRE、肾小球滤过率和血糖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DAA治疗期间共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可自然缓解。结论?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DA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7.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关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是否须停用抗血栓药物尚无定论。总结既往研究提示,口服抗血栓药物对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相对安全的。对于心脑血管意外高风险患者,建议围手术期可以不停用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第一代头孢菌素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既往方案在目前微生物药敏下的预防效果。方法: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探讨。以头孢唑林和头孢噻吩为考察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为目标菌群,给药间期内游离药物浓度位于最低抑菌浓度(MIC)之上的时间占一个给药间期的百分比(fT>MIC)为PK/PD靶指数,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头孢唑林和头孢噻吩既往方案对抗目标菌群达到PK/PD靶指数的累积反应分数(CFR)≥90%为标准探讨给药策略及预防效果。结果:对于成人(体质量以60 kg计),头孢唑林仅“1 g,q 2 h”“2 g,q 4 h”“3 g,q 4 h”和“术前1 g;术中0.5 g,q 2 h”的方案,头孢噻吩仅“2 g,q 3 h”和“术前2 g;术中1 g,q 3 h”的方案对各目标菌群的CFR≥90%,两者其他的既往方案均无法达到CFR≥90%标准。结论: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案(CFR≥90%),以确保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ATS)药物依赖者血液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万源市戒毒所2017年1月15日至2018年9月30日入所的289名ATS类戒毒人员的调查问卷和血清学样本,分析社会学指标的相关因素,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 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89名ATS药物依赖者中,男性235名(81. 31%),女性54名(18. 69%),平均年龄36. 12±3. 67 a; ATS药物依赖者中感染HIV有14名(4. 84%),感染HCV103名(35. 64%),感染梅毒19名(6. 57%),两种病毒混合感染11名(3. 81%),三种病毒混合感染1名(0. 34%); ATS药物依赖者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注射吸毒(OR=5. 546)、商业性行为(OR=14. 546)、吸毒年限(OR=5. 019)和吸毒量(OR=14. 558); ATS药物依赖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商业性行为(OR=4. 686)、吸毒年限(OR=5. 033)和吸毒量(OR=2. 711); ATS药物依赖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初中及以下学历(OR=3. 873)、商业性行为(OR=4. 686)和吸毒量(OR=3. 291)。结论:ATS滥用是导致HIV和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在ATS滥用群体加强宣传HIV、HCV及梅毒的基本知识,预防、干预吸毒人群经血和性途径传播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