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41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51篇
综合类   789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腺性,囊性膀胱炎的声象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增生性非肿瘤性的炎性疾病、而其癌变更为罕见,国内有关本病的超声诊断报道较少,因本病易与膀胱肿瘤相混淆,故术前诊断在临床上意义较大。本病声象图具有某些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诊断手段。 本文4例均系男性,年龄:18~65岁,4例均因无痛性血尿来诊,首先经B超检出而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 仪器采用EUB-40型实时超声显象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在耻骨联合上方常规扫查。  相似文献   
92.
腺性膀胱炎的诊治(附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李家明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21-1122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38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的资料。结果单纯药物治疗8例,单纯电切术12例,术后复发2例,经再次电切治愈。电切术后加用膀胱灌注化疗16例.全部治愈。膀胱部分切除2例。结论对腺性膀胱炎病变不太广泛,无结石.无前列腺增生的病例均可行电切术。对乳头状瘤样型腺性膀胱炎.电切不能彻底者应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全膀胱切除术需行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应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93.
膀胱炎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也被称为“膀胱刺激三联征”,尤以女性多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膀胱疾病患病率逐年递增,该文根据膀胱炎中西医病因病机及临床病症的特点,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临床诊断标准,通过对现有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分析,评价模型与临床表现吻合度,总结优缺点。发现“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及“弗氏完全佐剂+膀胱插管”具有较高吻合度,但也存在耗时长,费用高等不足之处。目前膀胱炎模型中诊断标准大多以西医检测指标为主,有关类型明确诊断依据还需依赖于膀胱镜检查+组织活检,因中医证候模型的缺乏也给中医药研究带来了局限性,且中医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四诊”因其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动物模型上,可通过一些行为学测试来判定模型指标,制定相关行为参数评分量表。因此建立既符合西医临床病症特点也符合中医辨证的膀胱炎动物模型是当下所需,以更好地促进膀胱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其诊断方式仍以排他性诊断为主。目前,一些新的间质性膀胱炎的尿源性诊断标志物已被广泛研究。例如,炎症介质、增殖因子、一氧化氮、蛋白聚糖、葡萄糖胺聚糖、尿微生物已被证实与间质性膀胱炎存在潜在的关联,这些新的标志物可能为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方式带来突破。因此,本文就间质性膀胱炎尿源性标志物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31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患者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15d。出院随访3~15个月,均愈后良好,无癌变。结论术前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术后细致、周到的观察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膀胱炎患者采用膀胱水囊扩张后行药物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接诊的膀胱炎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用膀胱水囊扩张后行药物灌注治疗,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皆有明显减轻,同时睡眠得以改善,而血尿也消失;治疗前后PST评分与PUF评分及膀胱容量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炎采用膀胱水囊扩张后行药物灌注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外,还能改善PST评分与PUF评分及膀胱容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7.
<正>腺性膀胱炎是由于泌尿系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膀胱刺激因素引起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所引起的良性病变。通常健康人的膀胱黏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是在各种理化因素,如炎症、梗阻等慢性刺激下,局部黏膜组织逐渐演变成腺上皮,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临床可分为3型:1乳头状型;2滤泡样型;3绒毛膜样型;4水肿型。主要好发部位为三角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下方。主要诊断以膀胱镜为主,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米粒大小、透明囊性或乳头状隆起。根据手术病变不同,一般采用经尿道电切、膀胱部分切除。随着手术的进展,围手术期的护理也越来越重要,而随着新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已日趋成为护理研究的重点内容[1,2]。依据临床实际的  相似文献   
98.
李琼  陈崇泽 《海峡药学》2014,(12):265-268
目的:了解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甲硝唑提供参考。方法以“甲硝唑”并含“出血性膀胱炎”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年~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6篇文献中报道的10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例患者为女性,5例男性,平均(37.70±5.10)岁,出血性膀胱炎在使用甲硝唑1-3d后发生,甲硝唑的剂量为1日0.6~1.4g,停药3d~1周后出血性膀胱炎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提高甲硝唑所致出血性膀胱炎的认识,对防止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确诊率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尿频、尿急、尿痛伴或不伴下腹部、盆腔疼痛或血尿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主要症状,膀胱容量变小、膀胱壁增厚或可伴有上尿路积水为主要改变,戒食氯胺酮及碱化利多卡因结合膀胱水扩张等综合治疗为主要方法。结论对不明原因明显下尿路症状而治疗效果不佳的年轻患者,应考虑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可能,系统追问病史有助于诊断,多手段综合治疗对缓解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高压氧舱内不同压力治疗出血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出血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实行高压氧舱内不同压力供氧治疗,观察组采取0.16MPa.吸纯氧70min,对照组采取0.1MPa,吸纯氧60min,1次/d,持续20~30次。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发生尿管堵塞及膀胱痉挛的情况,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3d后观察组尿管堵塞率、膀胱痉挛率、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出血放射性膀胱炎,采用0.16MPa比0.1MPa能有效达到止血效果,降低膀胱痉挛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