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旨在为药物治疗结肠炎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方法.基于结肠炎疾病的中医、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现有常用的结肠炎动物模型,总结目前结肠炎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契合程度及优缺点.目前对结肠炎的研究主要采用免疫法、化学刺激法、复合法、基因模型等4类建模方法.已报道的结肠炎造模方法较多,但没有一种模型能反映结肠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208-211
本文基于黄褐斑中、西医临床病症的特点,对现有的黄褐斑动物模型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更为完善的基于临床研究的黄褐斑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为黄褐斑动物模型确立合理的量化标准,进而形成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为促进黄褐斑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1):231-234
基于脱发的临床病症特点,通过查阅脱发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并建立脱发的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诊断辨证标准,总结脱发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分析其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吻合度及优缺点,发现现有脱发动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出脱发的相应机制,与西医临床病症吻合度较高。模型特征缺乏中医证候的体现,疾病与证候关联性不强,将中医证的模型与西医病的模型相结合是日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69-173
目的:基于变应性鼻炎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现有的变应性鼻炎模型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方法:通过整理分析中西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总结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特点及造模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及症状特点,对现有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程度进行探讨,明确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结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在一定程度虽反映了变应性鼻炎临床病症特点,但缺少能反映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特点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无法充分体现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病因的动物模型。结论:探索能进一步反应变应性鼻炎临床病症特点,体现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病因,复制出能更加吻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已有的造模方法,对现有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评价了模型与AD临床表现的吻合度及优缺点.通过发现自发型、转基因/基因敲除模型吻合度较高,但饲养条件要求高且价格昂贵;半抗原诱导模型造模成本低、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揭示...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都有不良影响.复制出符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心力衰竭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基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的常用心力衰竭动物模型进行探讨,以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为依据,分析已有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经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参考临床诊断标准,整理分析并建立分泌性中耳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总结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及症状特点,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程度进行评价,明确其优缺点。统计结果发现,目前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少,且仅能揭示出某一种相关致病机制,其中吻合度较高的模型是基因工程技术造模和向中耳耳泡注入细菌因子2种造模方法,与西医临床病症吻合度较高,但均未能体现中医证型。因此建立同时体现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分泌性中耳炎病症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是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未来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皮肤衰老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的皮肤衰老模型进行归纳分析。方法通过整理分析中西医对皮肤衰老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总结皮肤衰老动物模型的特点及造模方法,对比临床诊断标准及症状特点,对现有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程度进行探讨分析,明确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结果皮肤衰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现有模型与皮肤衰老的临床病症特点差距较大,无法体现皮肤衰老中西医病因。结论探索能进一步反映皮肤衰老临床病症特点,体现皮肤衰老中西医病因,能更加吻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是今后需要努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该文宗旨为中医药治疗痛风病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基于痛风病的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目前常用的痛风动物模型,探讨现有痛风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及应用前景。目前对痛风的研究主要采用高尿酸血症模型、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模型、痛风性肾病模型3类模型方法,痛风病的造模方法较多,但缺少能反映痛风病临床病症特点、体现痛风病中医病因的动物模型复制,与临床病症仍存在一定差距。该文总结了高尿酸血症模型、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模型、痛风性肾病模型3类模型的特点及造模方法,比对临床相关症状及标准,对现有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相应动物模型的评价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现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模型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整理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个动物模型的优缺点、中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临床症状吻合度,进一步提出相应动物模型的评价思路及改进方法。而且还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虽然造模方法比较多,但不能很好地反映该病的短暂性、可逆性、反复发作性等典型特征,与临床病症特点差异较大,且缺少对该动物模型造模成功与否的合理的量化标准。通过利用现有的单因素动物模型相结合,建立与临床病症相结合的、更接近人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典型症状的复合动物模型,复制出能更加吻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建立合理的模型量化标准,体现其中西医病因,完善一套系统完整的模型评价方法,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发性硬化(MS)的中西医临床症状特点,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拟定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诊断标准与西医诊断标准,通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对象、模型特点分析总结,并进行EAE模型与中西医诊断标准吻合度的评价.结果 显示中西医临床特征与动物模型的吻合度较差(西医吻合度最高为60%,中医吻合...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以临床高代谢的症状体征和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该研究基于甲亢的各项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的甲亢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及临床吻合度评价。在模型评价中,西医吻合度较高的模型有外源性给药模型、表达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的腺病毒免疫模型、核酸免疫模型、病证结合法中的阴虚火旺证模型,中医吻合度高的模型有外源性给药模型、表达TSHR的腺病毒免疫模型、病证结合法中的肝阳上亢证及阴虚火旺证模型,综合中西医吻合度及优缺点,较为理想的甲亢动物模型为外源性给药模型和表达TSHR的腺病毒免疫模型。该研究在评价甲亢动物模型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外,分析了现有甲亢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甲亢动物模型与临床上甲亢的复杂性不相符,且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证候模型辨证标准及四诊信息采集标准,对于中医病证结合的甲亢模型研究较少。对此提出了甲亢动物模型的改进方向及完善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使甲亢动物模型更贴合临床,为甲亢的中药疗效判定及探讨药理作用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甲亢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建立更完善的符合中西医临床特点的甲亢病证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当前青光眼动物模型主要根据是否存在高眼压,分为高眼压型与非高眼压视神经损伤型。该研究基于青光眼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及病证特点,对目前常见的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分类、造模方法、优缺点及中西医病证的吻合度进行归纳与分析。现有青光眼动物模型中激光光凝诱导型、前房注射物质诱导型、巩膜上静脉烙闭诱导型、环角巩膜缘缝合诱导型、转基因型等模型与西医诊断及中医眼部主证吻合度较高,说明现有模型可以较好地展现青光眼西医临床特点。但现有青光眼动物模型普遍对中医病因病机考虑较少,未观察中医四诊信息及证候特点,且尚未对病证结合青光眼动物模型开展研究。因此更加贴合临床实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探索与建立有其必要性。该文旨在为青光眼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索统一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与评价体系,从临床最常见的青光眼肝郁证出发考虑如何体现中医证候特点,以期早日建立更加贴合临床、更具有中西医病症特点的青光眼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而推动青光眼疾病更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根据现有动物模型与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提出银屑病动物模型评价标准,为银屑病动物模型提供相应的完善思路。本文通过列出中西医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1项赋值为8. 3%,符合中医临床中主证1项为15%,次证为8%,对现有银屑病动物模型进行评分。结果发现较高吻合度的动物模型有咪喹莫特诱导模型,其成模速率较快,成本低,但停药后随时间的延长,具有可逆性。一般吻合度的模型为普洛萘尔、十二烷基硫酸钠诱导模型,模型制做简单,速率快,但缺乏中医证候的体现。异体移植模型和基因型模型与西医临床吻合度较高,但与中医证候吻合度较低。由于银屑病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非感染性皮肤病,治病因素较多,已有模型不能较好的模拟临床症状,应利用多因素造模方式,结合银屑病中医证候及外在主要致病因素,建立体现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病理模型。因此建立同时体现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银屑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是银屑病中医药未来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FD动物模型与临床标准吻合度分析评价,为完善FD动物模型提供思路和参考。通过罗列中西医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主要1项赋值11.7%,次要5%,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主证1项为15%,次证5%,对现有FD动物模型评分。分析结果发现高吻合度的有"高脂饲料喂养+番泻叶煎剂灌胃+束缚+游泳"联合干预,此法基本吻合FD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不足在于造模因素偏多,缺乏控制可能诱发FD动物模型偏离。一般吻合度的有"灌胃碘乙酰胺联合小平台站""束缚""夹尾刺激",低吻合度的有"灌胃碘乙酰胺""胃部植入电极",以上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FD特点,但因素单一缺乏中医证候的体现。因此,联合运用多种单因素造模法,着重开发利用传统中药泻下药作造模药,控制造模进程,尝试制定一套FD动物造模期内各种干扰因素的时间部署表,不断优化动物模型评判标准,是今后完善FD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泻剂结肠(CC)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其病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除泻药对症和手术治疗外,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的CC动物模型是推动该病研究的重要环节。临床吻合度是一种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以现有最新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为参考依据,评估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病证模拟效果的指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各文献报道所选用的造模动物、药物及其剂型、剂量、给药方式、造模周期等各有不同,现有CC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大鼠是CC模型的首选动物,大黄类制剂是最常用的模型诱导药物,但造模后期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模型动物死亡的情况。造模方法是在起始剂量基础上逐步递增,但起始剂量、递增剂量不尽相同;以半数动物出现稀便为维持剂量,多以80%动物稀便消失,为单个循环结束标准;造模周期2~3个循环,约2~4个月。其中,应用大黄中药颗粒和大黄酸所复制的CC模型均具备较高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此外,CC中医证候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证候模型种类少,仅肝郁脾虚、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脾肾两虚4种,仍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期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且临床吻合度高的动物模型,为C...  相似文献   

1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被完全阐明,现代医学缺乏稳定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的IBS-D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完善治疗方案。临床吻合度是一种以疾病中西医最新诊断标准为依据,评价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病证模拟效果的指标。该文通过对IBS-D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发现IBS-D模型所用动物多以大鼠为主,所用方法多为单因素诱导、双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联合诱导,所表现的疾病特征主要是与内脏痛觉过敏或(和)胃肠动力异常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其中,单因素诱导IBS-D大鼠模型多具备很高的西医临床吻合度,而中医临床吻合度不足;双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诱导的IBS-D模型西医临床吻合度多数较高,但也存在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IBS-D中医证候模型构建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而脾肾阳虚、脾胃湿热、脾虚湿盛,寒热错杂证候模型略显不足。因此,今后仍需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或研发新的IBS-D动物模型,为本病的中西医病证机制探索和治疗手段研发提供更适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及生存环境的改变,胃溃疡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病人群也愈发年轻化.为了进一步探索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系统、高效的诊疗方法,临床上已经建立多种胃溃疡动物模型,如应激型、化学因素型、幽门结扎型、螺杆菌感染型及病证结合型.笔者拟在回顾胃溃疡中西医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总结现有胃溃疡模型的造...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结膜炎(AC)是眼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包括Ⅰ型变态反应和Ⅳ型变态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对目前过敏性结膜炎模型的动物类型、模型特点以及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分析发现,目前AC模型复制以卵清蛋白(OVA),豚草花粉诱导法居多,近年出现了真菌诱导型,compound 48/80诱导型以及鼠源...  相似文献   

20.
院校式中医医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中医医学生临床基本功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没有建立正确临床思维方法 ,中医疗效没有保障,成为中医医师更加晚熟的原因之一.本文基于任务型教学法(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的基本原理,从病例开始,逐步引导中医医学生完成疾病诊断与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