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55篇
  免费   2253篇
  国内免费   1184篇
耳鼻咽喉   330篇
儿科学   325篇
妇产科学   329篇
基础医学   1442篇
口腔科学   752篇
临床医学   12888篇
内科学   2484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1080篇
特种医学   21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1308篇
综合类   35113篇
预防医学   5776篇
眼科学   698篇
药学   15108篇
  252篇
中国医学   6479篇
肿瘤学   546篇
  2024年   353篇
  2023年   1420篇
  2022年   1210篇
  2021年   1787篇
  2020年   1941篇
  2019年   1983篇
  2018年   827篇
  2017年   2005篇
  2016年   2155篇
  2015年   2615篇
  2014年   4862篇
  2013年   4633篇
  2012年   5714篇
  2011年   6008篇
  2010年   5616篇
  2009年   5456篇
  2008年   5567篇
  2007年   5237篇
  2006年   4563篇
  2005年   4774篇
  2004年   4232篇
  2003年   4444篇
  2002年   3610篇
  2001年   3035篇
  2000年   2389篇
  1999年   1860篇
  1998年   1617篇
  1997年   1457篇
  1996年   1357篇
  1995年   1158篇
  1994年   836篇
  1993年   608篇
  1992年   518篇
  1991年   475篇
  1990年   337篇
  1989年   39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41.
苏润 《大家健康》2015,(3):151-152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临床麻醉的方法、效果以及后期处理。方法:选取80例老年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患者麻醉的特点及方式。结果:80例临床患者中有46例进行了全身麻醉,34例进行了局部麻醉。其中25例患者在临床麻醉中血压升高,7例患者频发室性早搏。结论:术前做好麻醉准备,术中采用正当的麻醉方式,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提升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2.
《抗感染药学》2016,(3):673-675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或穿刺时因多次刺激神经根出现反复放射性疼痛患者8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硬膜外腔推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经硬膜外腔推注镇痛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疼痛消失时间、VAS评分值以及术前、术后的血糖测得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根性疼痛的发生率、VAS评分值(为0~≤3分,>3~≤6分,>6~10分的比例)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和4 d时血糖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优于镇痛液,对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下降,疼痛程度较轻且恢复较快,以及对血糖值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身麻醉(全麻)的效果。方法 62例腹腔镜、泌尿科、骨科、肛肠科、妇科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实验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插管)、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出喉罩(拔管)1 min、拔管3 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全麻起效时间、维持全麻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实验组插管时、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管1 min、拔管3 min的HR水平分别为(77.52±6.36)、(73.26±5.56)、(72.01±4.69)、(75.35±7.63)、(72.34±6.79)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92.34±7.85)、(87.97±5.25)、(78.85±5.20)、(95.69±9.21)、(85.63±7.43)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插管时、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管1 min、拔管3 min的MAP水平分别为(90.25±6.73)、(87.65±7.98)、(88.79±7.65)、(88.09±5.61)、(88.52±5.16)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09.51±7.85)、(103.27±12.43)、(102.52±8.21)、(106.74±7.68)、(104.62±7.71)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96.77%均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麻起效、维持全麻、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61±0.23)、(100.59±6.72)、(17.99±3.5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93±0.41)、(123.61±7.85)、(36.87±4.1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等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麻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麻醉效果良好,降低对机体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卧位单人定点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4例,均采用卧位单人定点复位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腰部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卧位单人定点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湖北省贫困山区60~69岁高血压患病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69岁老年人804人,进行人口学特征和体力活动资料调查和体质测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外观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修改后的结构方程中潜在变量对高血压患病率影响大小依次为社会特征、人口学特征、体质和身体活动,外观变量中退休前职业、教育程度、城乡、体重指数、腰臀比的系数较高。结论影响湖北省贫困山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特征,其次是人口学特征、体质特征和身体活动,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乡村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城镇人口,向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腹腔镜下手术的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全麻方式进行麻醉,试验组采用腰-硬联合的方式进行麻醉。结果试验组的麻醉效果(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3%,且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在麻醉前后差异不大,而对照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在麻醉前后差异较大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采用腰-硬联合的方式对于需要妇科腹腔镜下进行手术的患者而言,麻醉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恢复程度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将腰硬联合麻醉法用于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所产生的麻醉效果并对此麻醉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于接受我院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126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63例患者以腰硬联合麻醉作为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63例的麻醉方式则为硬膜外麻醉法。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运动神经起到的阻滞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前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少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机体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且能够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对其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保温处理,对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效果优良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高于及麻醉效果优良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为患者行保温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性,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对患者术后恢复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处理模式应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