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0篇
  免费   1046篇
  国内免费   167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8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253篇
内科学   48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83篇
特种医学   12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789篇
综合类   7556篇
预防医学   116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394篇
  74篇
中国医学   4414篇
肿瘤学   176篇
  2024年   260篇
  2023年   809篇
  2022年   675篇
  2021年   801篇
  2020年   773篇
  2019年   770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645篇
  2016年   746篇
  2015年   936篇
  2014年   1479篇
  2013年   1486篇
  2012年   1847篇
  2011年   1974篇
  2010年   1852篇
  2009年   1780篇
  2008年   1643篇
  2007年   1599篇
  2006年   1325篇
  2005年   1360篇
  2004年   1272篇
  2003年   1100篇
  2002年   837篇
  2001年   680篇
  2000年   577篇
  1999年   636篇
  1998年   629篇
  1997年   561篇
  1996年   443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植骨术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腰椎滑脱者28例,男8例,女20例,采用提拉型RF或G SS椎弓根内固定器械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及椎弓根植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滑脱的复位率为86%,融合率为90.9%,无再滑脱现象。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内固定可靠,椎体间融合良好,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82.
内窥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病,对于外科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理想的手术方法应具备神经减压彻底,组织损伤小,保持或重建腰椎稳定性这三个基本条件[1].  相似文献   
83.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临床上较为少见,血栓形成时,使流入该窦的大脑上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脑皮质显著水肿,并有出血性梗死及软化灶。临床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呈全身衰竭状态,首发症状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可见前额水肿,而无局灶神经系统体征。近1年来我科收治孕产期上矢状窦血栓病人2例,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腿痛病人的CT片,表现腰椎小关节异常者85例。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CT表现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内“真空”现象,关节囊钙化,侧隐窝狭窄等。结论CT可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腰腿痛病人的合理施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疾病,简称“腰突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或过劳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突出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腿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罹患后大多有一侧或双侧腰腿痛。如不及时治疗,可长期影响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牵引、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11例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按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的原则,采用RF-Ⅱ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GSS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9月 ,对 2 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 ,男 9例 ,女 16例 ,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 ,随访 6~ 18个月 (平均 15 7个月 )。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 4 48分的 2 5例患者 ,随访时 14 5分 (P <0 0 1) ,术后 14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GSS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 10 0 % ,融合节段稳定 ,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 96 0 %。结论 :后路运用GSS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不稳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8.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方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组42例(采用自体髂骨块)。男33例,女45例;年龄35~59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39例,Ⅲ度滑脱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3年7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8.8%,自体骨组为83.2%(P=0.99)。术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6.1%,自体骨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平均减少1.7 mm,自体骨组平均减少2.6 mm,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8,P< 0.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为植骨材料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均可以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9.
患者男性,59岁。因“腰痛10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麻木20d”于2006年8月4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外伤或其他诱闲出现腰背部疼痛,站立负重、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稍缓解。20d前腰痛加重,井向右下肢放射,有麻木感,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周前曾在外院就诊,行MRI检查示L3/4~L5/S1水平椎管内异常信号、L4椎体I度滑脱、L3/4~L5S1椎间盘膨出。  相似文献   
90.
关节鼠主要是关节内的软骨因创伤、劳损破裂而产生的碎片。经关节液营养形成游离在关节腔内,随着关节的活动而运动。轻者引起疼痛,重者导致关节交锁,活动困难。国内外学者对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的关节鼠均有报道,但腰椎关节突关节鼠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