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85篇
  免费   1300篇
  国内免费   1831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儿科学   121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1176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5755篇
内科学   1087篇
皮肤病学   135篇
神经病学   438篇
特种医学   17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8510篇
综合类   9727篇
预防医学   1475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3149篇
  76篇
中国医学   5066篇
肿瘤学   221篇
  2024年   283篇
  2023年   905篇
  2022年   773篇
  2021年   893篇
  2020年   873篇
  2019年   886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861篇
  2015年   1081篇
  2014年   1800篇
  2013年   1838篇
  2012年   2346篇
  2011年   2476篇
  2010年   2313篇
  2009年   2260篇
  2008年   2191篇
  2007年   2074篇
  2006年   1824篇
  2005年   1832篇
  2004年   1695篇
  2003年   1521篇
  2002年   1157篇
  2001年   970篇
  2000年   755篇
  1999年   771篇
  1998年   744篇
  1997年   693篇
  1996年   543篇
  1995年   433篇
  1994年   370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82-2283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对减少并发症也有极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92.
腰椎增生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增生的骨质刺激或压迫神经,临床表现以局部的疼痛和肢体痠麻为主。近年来笔者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该病多例,获效良好。现举验案介绍如下。刘某某,男,55岁。腰腿疼痛、麻木1年余;多方求医均未见效,而来我处诊治。患者腰及双下肢疼痛、麻木,不能屈伸,阴雨及寒冷季节加重,夜不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单节段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双节段内固定术),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矫正情况、伤椎相邻椎关节病变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发生率、上节段和下节段间盘退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107.93±2.75) min比(132.68±2.81) min、(198.44±9.17)ml比(314.18±8.73)ml、(8.36±1.15)cm比(12.33±1.08) cm、8.89%(4/45)比26.67%(12/45)、6.67%(3/45)比22.22%(10/45)和4.44%(2/45)比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矫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症状适宜的情况下,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突出,术后患者恢复状况好,术后并发症少,远期不良影响轻微,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和传统手术方式椎旁肌向两侧剥离显露髓核摘除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髓核摘除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椎旁肌向两侧剥离显露髓核治疗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设为A组;采用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手术入路治疗42例患者作为革新组,设为B组。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腰腿痛VAS评分等参数比较,术后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但是B组腰背痛程度较A组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手术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传统椎旁肌向两侧剥离显露入路术式比较,该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腰背痛降低等优点,是一种符合现代临床微创理念实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和评估针灸治疗腰腿疼(腰间盘突出正、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变等)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改良过的"患者调查表",获取ALS指数表。表中共设十二个问题,根据病症随机抽取各种病症的患者各40例,从各种方面例如心理状况、对针灸治疗的信任度、生活能力、自觉症状等方面评估。分析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变这三种病的病史机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三种病的指数相差都很大。腰间盘突出症相差88%个指数,腰肌劳损相差98%个指数,腰椎退行性变相差93%个指数。此次结果与以往的结果相比更具有客观性。据结果推测腰肌劳损可能影响其他两种病症。结论:此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更就有客观性更加人性化。针灸治疗腰肌劳损,阻止和预防另外两种病症的发生和恶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患者均常规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以观察腹主动脉管壁钙化分布特点及相邻组织结构改变情况。用64排128层螺旋CT做腹部增强检查并辅以MPR、VR重建技术以观察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表现特征及对邻近组织结构的影响。用0.2T低场核磁腹部专用表面线圈行腹部MRI检查以观察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的信号表现。结果 8例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在X线片上均不同程度表现为腹主动脉管壁钙化,其中本组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后致腹主动脉管壁增宽、钙化、前移并多发椎体骨质破坏及左侧腰大肌肿胀。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敏感性100%,其中真性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1例。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与CT相仿。结论影像学诊断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准确率高,检查方法简便,可以为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合并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特殊表现、临床诊断、各项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结果布鲁氏菌病合并腰椎滑脱患者,临床表现以长期固定的腰胯疼痛困为主,部分患者疼痛严重时,需用杜冷丁注射液止疼痛,核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腰椎L2,L3,L4,L5呈轻度或中度滑脱,且常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后缘均匀后膨,硬膜囊前缘轻度均匀受压,椎体边缘毛糙,、变尖,椎体对位不佳,有骨赘形成。临床药物治疗应口服药结合静脉点滴,要有足够的治疗疗程。结论布鲁氏菌病合并腰椎滑脱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以发冷、发烧、出汗为主,后期表现为相对固定的长期腰胯疼痛;声像学检查:腰椎有轻中度滑脱;患者病程时间长、治疗难度大,医生和患者应有充分的治愈信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滑脱患者微创手术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腰椎内固定治疗采取微创手术进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术后影像学改变情况(椎间隙高度、融合率)和两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射线暴露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DI指数以及VAS评分均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矫正率有所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椎间隙高度变化以及骨性融合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提高患者骨性融合率,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结果 24例随访6~1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立即缓解,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椎体约90%,脊柱Cobb角恢复至10°左右。结论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是目前可供临床选择的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周围浸润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后路腰椎融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阻滞组30例,术中用罗哌卡因行切口周围浸润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对照组30例,不进行切口周围浸润或脊神经后支阻滞。分别观察各组术后6h、12h、24h、48h、72h休息及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疼痛超过4分的患者给予加用镇痛药物。比较两组的VAS评分,首次加用镇痛药物时间、使用量及副作用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节段、主要病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可比性。在融合术后6h、12h、24h、48h休息及锻炼时,阻滞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术后72h时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同时使用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周围浸润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可显著缓解后路腰椎融合术后48h内疼痛;减少吗啡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早期镇痛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