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12篇
  免费   3369篇
  国内免费   579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28篇
内科学   1181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93篇
综合类   9798篇
预防医学   860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928篇
  40篇
中国医学   29986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651篇
  2023年   2149篇
  2022年   1553篇
  2021年   2133篇
  2020年   1672篇
  2019年   1630篇
  2018年   718篇
  2017年   1431篇
  2016年   1444篇
  2015年   1503篇
  2014年   2389篇
  2013年   2043篇
  2012年   2661篇
  2011年   2717篇
  2010年   2412篇
  2009年   1964篇
  2008年   2346篇
  2007年   1878篇
  2006年   1637篇
  2005年   1493篇
  2004年   1482篇
  2003年   1271篇
  2002年   1034篇
  2001年   805篇
  2000年   756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624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334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01.
笔者自2001年11月~2002年2月,以NM(21)S治疗临床常见的脊柱四肢痛性疾病30例,临床疗效显示,NM(21)S对多种急、慢性痛症有显著的止痛效果,且对某些痛证的原发疾病有确切的治愈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中,门诊患者16例,住院患者14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8~60岁,其中18~30岁5例,31~40岁7例,41~50岁10例,51~60岁8例;风湿性关节炎10例,急性扭挫伤9例,腰椎……  相似文献   
102.
103.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2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中医杂志》2005,46(10):766-767
为探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我们在经过神经心理学评价培训和一致性检验后,于2000年10月~2002年12月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7家单位,应用天智颗粒治疗VD肝阳上亢证患者2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郁证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许多种疾病,并可夹杂其它病证(如瘀证、痰证、火证、虚证等)。以肝气郁结证为主时,可用舒肝解郁法来统治这一类病证,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舒肝解郁法,着眼于调整人体的气机,而“气为血之帅”,以调和气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法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特色,临床上取效捷,适应证多,有深入研究的实际意义。临床上应用舒肝解郁法,应注意其用药的层次。一般先用舒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常用药物有柴胡、枳壳、香附、郁金、青皮、  相似文献   
105.
寒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寒凝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冠心病寒凝证的形成,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机体细胞内某些基因转录和表达为蛋白质,有些蛋白质表达增多,有些蛋白质表达减少,有的蛋白质表达停止,有的正常情况下不表达的蛋白质被启动,等等,机体的代谢、体温调节、神经系统感觉、内分泌等各方面的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在临床表现出寒凝证。温阳法可通过调节一种或多种蛋白的表达,调节上述生物学行为达到治疗冠心病寒凝证的目的。“阳微阴弦”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病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清肝解毒胶囊治疗急性甲、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42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与开放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观察,试验病例为300例。结果:清肝解毒胶囊治疗急性甲、乙型肝炎的总有效率为87.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P<0.05)。对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胀痛、身目俱黄、烦热口苦、脘闷腹胀、恶心纳呆、神倦乏力、小便黄赤、大便溏滞不爽或秘结等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总有效率为99.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疗效稳定。与降酶灵胶囊、乙肝解毒胶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肝解毒胶囊对急性甲、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证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使用安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重点特点、精华和优势,中医的“辨证”,尤其是“八纲辨证”,其中充满着辨证法。它具有全面、系统的思维方法。如整体观念、四诊合参、司外揣内、类比推理,能够客观把握现象与本质、结构与功能、共性与个性之问的对立统一和主次因果关系,强调整体、联系、功能、动态,这些观点无疑都是正确的。中医辨证方法具有整体性、纲领性、灵活性、复杂性、原则性和广泛适用性的特点。辨证论治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病变过程中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邪正斗争的状况,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灵活处理,从而极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8.
2001年2月以来,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肌缺血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1临床资料3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5~72岁,平均50.1岁;病程1~9年之间。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脾虚湿盛型临床表现:头重头昏,困倦疲惫,脘闷饱胀,四肢沉重,大便不实,黏滞不畅,舌苔白腻,脉濡沉。排除肝炎、肾炎、甲亢、糖尿病和胰腺炎等相关疾病。2治疗方法采用健脾理气、祛湿化痰法,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人参6g、白术10g、苍术10g、法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泽泻10g、山楂15g、薤白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15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标…  相似文献   
110.
脑病痰瘀交结证的临床辨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李军  白海侠 《陕西中医》2007,28(2):184-186
目的:探讨脑病痰瘀交结证的临床辨治。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的病机,临床治疗痰瘀同治,根据证情的寒热虚实变化,适宜配合温清消补诸法予以遣方用药,归纳总结了清热化痰、活血熄风等八种常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