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80篇
口腔科学   201篇
临床医学   1001篇
内科学   36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443篇
特种医学   2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57篇
综合类   1942篇
预防医学   344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664篇
  5篇
中国医学   245篇
肿瘤学   28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脑膜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action potential,CNAP)3种听觉监测技术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比较各方法之间的优劣,选择一种较好的听觉监护方法.方法选择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健康耳,ABR测试反应阈在80 dB peSPL以下,无中耳病变.从枕骨进路,解剖暴露神经颅内段,进行常规ABR、脑膜ABR、CNAP的记录.结果3种记录ABR和CNAP的方法都能获得良好的波形,ABR的Ⅰ波、Ⅱ波、Ⅲ波和CNAP的N1、N2、N3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NAP的波幅最大,脑膜上记录ABR的波幅比常规ABR大,脑膜ABR的电极固定相对方便,可靠.结论提示可以在脑膜上记录ABR进行术中听觉监测.  相似文献   
92.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强  陈坚  雷霆  薛德麟 《广东医学》2003,24(10):1078-1079
目的 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起源、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15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ll例全切,4例次全切。12例术后好转,3例恶化。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放疗。ll例进行随访,其中5例出现复发,2例出现转移,2例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最根本治疗方法,术后放疗有助于预防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3.
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院1995年7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全椎板切除3例,半椎板切除6例,椎板开窗2例。结果1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8个月至7年)。急性损伤6例,优4例,良1例,可1例;慢性损伤5例.优2例,良2例,差1例;总优良率81。8%。足下垂完全恢复6例,恢复时间6个月内3例,1年内2例,1-2年1例。结论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尽快手术,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94.
陈建军  李超 《颈腰痛杂志》1996,17(2):122-123
多节段对称性开窗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陈建军,李超,刘正品,陈雪亮,王增亚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常采用的全椎板切除的中线减压法疗效并不一分满意,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88年以来,对32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施行多节段对称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畸形中央尖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颗畸形中央尖患者分别进行分次磨除、充填及根尖诱导形成术治疗。结果:92颗患牙中治愈率为69.56%,有效率为8.48%,失败率为11.96%。结论:正确的诊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本文利用闭合式颅骨开窗的方法制成脑微循环小室,以显微镜摄像系统连续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前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发现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后,软脑膜动脉管径和平均动脉压分别增加了40%和58%;静脉内血球流速减少至原值的70%;软脑膜动脉对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及低血压所引起的扩张反应受到明显抑制。实验结果提示: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后,虽然脑动脉明显扩张、血压上升。仍不足以代偿由于脑局部灌注压的下降所造成的脑血流量减少。提示双侧颈总动脉阻塞时,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97.
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败血症青海省儿童医院检验科王珍,李玉风黄杆菌科属未定,是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中能致病的主要是脑膜败血性黄杆茵,(F·meningoseption)可引起小儿脑膜炎及成人术后感染、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我室从一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脑膜淋巴管(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mLV)转运功能障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影响。方法:①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组分别腹腔注射LPS(2 mg/kg)12、24、72 h,而后观察小鼠mLV转运功能、海马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MG)活化、白介素(interleukin,IL)-6 和IL-1β水平。②将8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VEGFR3抑制剂MAZ51组,观察MAZ51对mLV转运功能的影响。③将24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MAZ51组、LPS组、LPS+MAZ51组,对MAZ51组和LPS+MAZ51组预先腹腔注射 MAZ51(10 mg/kg),每周5 d,共30 d,6周后对LPS组和LPS+MAZ51组注射LPS,1 d后行为学实验评估小鼠的逃避恐惧能力;免疫组化检测MG 活化情况;ELISA 法检测IL-6、IL-1β的表达量。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 24 h后脑膜LYVE-1面积和颈深淋巴结内OVA-647面积明显减少(P < 0.01),72 h内均低于基础水平(P < 0.01),24 h后海马MG活化、IL-6和IL-1β均明显增加 (P < 0.01)。与Control组相比,MAZ51组OVA-647荧光面积显著减少(P < 0.01)。LPS组小鼠海马区MG活化和IL-6、IL-1β的表达相对Control组均明显增加(P < 0.01)且小鼠僵直时间明显降低(P < 0.01);与LPS组相比,LPS+MAZ51组小鼠海马区MG 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均增加(P < 0.01)且僵直时间明显减少(P < 0.01)。结论:mLV转运障碍通过增加炎性介质聚积,活化 MG,加重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9.
脑膜不典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患者男 ,46岁。因阵发性头痛半个月 ,于 2 0 0 1年 12月 3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无诱因出现双侧颞部疼痛 ,尤以右侧为甚 ,傍晚常加重。疼痛呈阵发性 ,持续 10~ 2 0min ,采取卧位及服用镇痛药可缓解。不伴呕吐、复视、抽搐及行走困难等症状。既往有酗酒史及 3年双手静止性震颤史。体检 :一般情况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右侧面部不完全中枢性面瘫。双侧视乳头水肿 ,右侧较左侧重。双上肢静止性震颤 ,左侧更为明显。左侧肢体肌力V-级。深浅感觉和腱反射对称 ,病理反射阴性。小脑功能正常。头颅CT显示右颞叶有一大小约 5 8cm× 6 4c…  相似文献   
100.
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2组,干预组每日以康脑液灌胃,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连续18 d后,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软脑膜微循环变化,并以田牛氏加权积分法对流态进行分析.结果 ①康脑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时软脑膜微血流的流态:造模前微血流速度快,细动脉为线流,细静脉为线粒流,无红细胞聚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组微血流速度显著变慢(P〈0.01),多为粒流及粒缓流,重度红细胞聚集;微动脉血流明显减少,再灌注后渗出明显.康脑液组微血流速度也变慢,但流态变化较轻(P〈0.05),多为线粒流及粒线流,红细胞聚集及渗出也较轻,其流态积分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②康脑液可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时微血管口径的收缩:造模后模型组微血管立即收缩,细动脉以脑缺血15~30 min及再灌注后15~120 min、细静脉以脑缺血15 min收缩显著(P〈0.05~0.01),而康脑液组微血管口径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康脑液组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缩窄明显较轻(P〈0.05~0.01).③康脑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时毛细血管的关闭:造模后虽两组毛细血管交点计数均减少(P〈0.01),但模型组可见毛细血管大量关闭,而康脑液组毛细血管交点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0.01).结论 康脑液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软脑膜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微血流变慢、红细胞聚集、微血管口径缩窄及毛细血管关闭具有很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