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7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93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5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10篇
内科学   289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2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4860篇
综合类   4743篇
预防医学   53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68篇
  27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1271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809篇
  2012年   1040篇
  2011年   1221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1255篇
  2008年   1244篇
  2007年   1365篇
  2006年   1182篇
  2005年   1068篇
  2004年   884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607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胰腺囊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囊性病变 ,临床上分为真性囊肿和假囊性肿 ,真性囊肿又可分为先天性囊肿、潴留性囊肿及肿瘤性囊肿。我院 1992~ 2 0 0 0年共收治胰腺囊肿 16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6例 ,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2 7~ 5 6岁 ,平均 32岁。 16例中假性肿囊 10例 ,其中急性胰腺炎后引起 5例 ,慢性胰腺炎后引起 3例 ,外伤所致 2例 ;囊性肿瘤 4例 ,其中囊腺病 2例 ,胰腺囊腺癌 2例 ;潴留性囊肿 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胀痛不适 ,腹痛向背部放射 ,部分病例伴有发热及恶心、呕吐 ,腹部包块 ,血淀粉…  相似文献   
72.
73.
胰腺的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乳突状囊性瘤、囊性胰岛细胞瘤、粘液性导管扩张症、导管腺癌囊性变等。临床中最常见的是胰腺假性囊肿。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粘液性囊腺省(MCA)、粘液胜囊腺癌(MCAC)约占胰腺囊肿的10%~15%,占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的1%。文献报道的不过数百例。由于SCA、MCA、MCAC的资料报道有限,临床上常将其误诊为假性囊肿。但是SCA.MCA、MCAC的治疗完全不同于假性囊肿.其预后亦优于胰腺其它肿瘤。MCAC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及10年生存率可选70%。  相似文献   
74.
异搏定对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细胞内钙超负荷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140只SD大白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4.5%牛磺胆酸钠制成AP模型,用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游离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注射后2小时和3小时胰腺呈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早期改变,制AP模型后AP组[Ca~(2 )]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AP组胰腺腺泡细胞内[Ca~(2 )]i增高值与胰腺病理变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_s=0.9727,P<0.001),异搏定治疗可明显提高病鼠生存率和改善胰腺组织出血坏死程度和腺泡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结论:胰腺腺泡细胞内钙超负荷在胆汁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转变中起明显作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可明显阻止胰腺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是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5.
76.
血清PGGT,PGGT/TGGT诊断胰头癌新指标研究(附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7.
刘胜利  陈峰 《江苏医药》1994,20(8):414-416
对我院14年来2322例直接胆管造影所发现的27例AJPBD进行研究,27例中胆总管囊肿8例,胆石症9例,慢性胰腺炎4例,胆管炎3例,胆囊癌2例,胰体癌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痛(92.6%),黄疸(70.4%),发热(48.1%)或Charcot三联症(44.4%)。发病年龄3~60岁(36.9士17.8)。共同管长15~44mm(20.2士5.9)。据胆、胰管汇合形式作者将AJPBD分为三型。值得注意的是本组3例复杂型患病年龄均<15岁。本组以胆、肠内引流手术效果满意。AJPBD与胆、胰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作者建议用“共同管综合征”来表述这一复杂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78.
姜利国  江正辉 《重庆医学》1994,23(5):257-258
对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30例慢性胰腺炎和101例胰腺癌的酶学、B型超声、CT及ERCP检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胰腺癌组ALP和γ-GT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ALP84.9%与32.1%,γ-GT93.8%与57.l%,p<0.01)。B型超声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5.7%与72.9%(p>0.05),CT分别为64.0%与80.0%(p>0.05),ERCP分别为37.3%与72.7%(p<0.01)。结果提示ALP/γ-GT与ERCP对慢性胰腺炎与膜腺癌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9.
P16、Cyclin D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微波抗原修复法对53例原发性胰腺癌和42例胰腺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中P16蛋白及CyclinD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胰腺癌组织、胰腺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6.04%和87.71%(P<0.05);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83%和23.81%(P<0.05),P16及CyclinD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分化、病理分期及术后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 P16及CyclinD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可判断胰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80.
何必立  吕宾 《胰腺病学》2004,4(1):56-59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分解代谢性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更是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显然营养支持的介入是符合逻辑的。由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轻症者所涉及的器官功能障碍少而轻,即使不用营养支持,患者也能很快自我恢复营养的摄入;但重症者常伴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局部并发症,治疗需要多学科的介入,其中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