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7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耳鼻咽喉   2306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803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288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748篇
预防医学   560篇
眼科学   143篇
药学   1164篇
  23篇
中国医学   698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0):47-47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也常用来治疗中耳炎一类的婴幼儿感染,有时孕妇也使用该药,但该药有可能对婴幼儿牙齿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42.
王鑫  张劭夫 《山东医药》2006,46(4):78-79
患者男,20岁,化肥厂工人。因咳嗽、咳痰5a余。伴憋喘4a余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自幼有鼻窭炎、中耳炎病史,于1997年开始常年咳嗽、咳痰,每次受凉后加重,自1998年初出现憋喘,活动后加重,上述症状呈逐年加重趋势。曾在外院就医予以抗感染、抗结核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无效。体检:T36.9℃,浅表淋巴结不大。右侧额窦区压痛明显,口唇无紫绀。  相似文献   
43.
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局部解剖的异常,可引起其一定的功能障碍,也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 media,SOM)的原因之一,对ET功能的发挥以及其形态维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人类腭帆张肌(tensor veli palatini muscle,TVPM)是ET扩张的主要肌肉,腭帆提肌(levator veli palatini muscle,LVPM)收缩有助于关闭ET而起保护作用,ET内粘膜具有许多皱襞及瓣膜结构,ET管内含有表面活性物质(suractant),ET周围还有Ostmann氏组织组织(Ostmann′s fatty tissue,OF)及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这些结构的正常是ET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44.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急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变态反应及全身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发病原因、机制研究较多[1,2 ] ,临床治疗上研究进展较少。本文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微波凝固腺样体和 /或下鼻甲后端与中耳微波理疗及鼓室穿刺注药 ,对其进行临床对照分析 ,以探讨微波在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优越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 (病程 >1个月 ) ,反复鼓室穿刺冲洗 (3次以上 )及药物治疗 ,…  相似文献   
45.
William Arbuthnot Lane是20世纪初英国最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出身伦敦著名的盖氏医院(Guy's Hospital),在外科许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在“不接触技术”下用钢片固定骨折,用凿开放泄脓法治疗脓性中耳炎及乳骨炎,替初生婴孩补颚裂和唇裂,行颈部食道癌切除术,而他发明的内固定技术使他的名字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告78例小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病原菌总检出率76%,菌群分布以需氧菌为主(63%),厌氧菌次之(37%),表现特点为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种细菌对常用药物大多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选用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例1,女,24岁。因双耳剧烈疼痛20d于1990年6月2日入院。患者双耳疼痛前有听力下降及耳闷塞感,无中耳炎史。初诊为“耵聍栓塞并感染”。经一般治疗症状不减。入院检查:双外耳道充血,有脓性分泌物,内端充满肉芽,双鼓膜无法检清,乳突X线摄片无异常。在局麻下用中耳息肉钳及刮匙清除耳道内肉芽,见鼓膜表面糜烂,双侧骨性外耳道呈环性扩大。术后病理报告:外耳道胆脂瘤。  相似文献   
48.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是危及病人生命的常见急重症,以耳源性脑膜炎和脑脓肿为多见,其次是侧窦感染。若中耳炎症状明显者,病人多到耳鼻喉科就诊;若中耳炎症状不明显者,小儿病人常到儿科求医,成人患者则多到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诊治。如不及时抢救或抢救不当,病人多死于脑疝。为减少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病人的死亡,我们对30年间死于此症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诊治,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7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泌物(439耳)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39耳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率为90.7%(398耳);需氧菌检出率为71.5%(314耳),厌氧菌检出率为19.1%(84耳);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91.8%)和头孢他啶(90.2%)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氧氟沙星(93.4%)和阿米卡星(88.1%)最敏感,对厌氧菌最敏感的药物为甲硝唑(93.2%)和氧氟沙星(94.3%).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无芽孢厌氧菌是衡阳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