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1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872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262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995篇
口腔科学   139篇
临床医学   4368篇
内科学   2383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415篇
特种医学   4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692篇
综合类   7352篇
预防医学   2004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4372篇
  65篇
中国医学   2885篇
肿瘤学   300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837篇
  2022年   768篇
  2021年   1017篇
  2020年   1056篇
  2019年   1096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1058篇
  2015年   1139篇
  2014年   1588篇
  2013年   1310篇
  2012年   1475篇
  2011年   1362篇
  2010年   1121篇
  2009年   1107篇
  2008年   1255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1002篇
  2005年   1219篇
  2004年   952篇
  2003年   827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587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9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黎彪  袁晴  邵毅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8):1383-1385

眼部瘙痒是眼表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人们对眼部瘙痒发生机制了解甚少,临床上往往只能通过使用滴眼液来暂缓眼部不适,眼部瘙痒常常令患者感到无比痛苦和不适。瘙痒感由初级神经元传入,主要是小直径无髓鞘的传入神经元纤维,其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这些神经元将瘙痒感从皮肤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在脊髓中,这些传入神经与背角中的次级神经元突触相连并向大脑发出信号。瘙痒感觉神经元通常被认为是痛觉神经元的一个亚群。强度编码理论认为,在低发射率下,神经元的活动会导致瘙痒的感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现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rgpr)蛋白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瘙痒,并且多数Mrgprs(所有MrgprA、MrgprB和MrgprC亚家族成员、MrgprD)几乎是排他的表达于特定的背根和三叉神经节神经元。本综述将介绍眼部瘙痒的发生机制及信号通路、Mrgpr蛋白在眼部瘙痒方面的作用,并为眼部瘙痒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procyanidine,PC)与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联合干预H9C2心肌细胞,对其凋亡率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原花青素+缺血后处理组(PC+IPO组)。利用AO-EB染色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IPO单独和联合PC干预H9C2心肌细胞0、12h、24h后,各时间点IPO组和PC+IPO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I/R组(P<0.01)。12h时,PC+IPO组细胞凋亡率低于IPO组(P<0.05)。对P-p38MAPK表达的影响:12h时,I/R组表达高于C组(P<0.01);PC+IPO组和IPO组表达低于I/R组(P<0.01),同时PC+IPO组低于IPO组(P<0.05)。结论 IPO单独和联合PC干预均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并且PC联合IPO更有效。该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56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rhBNP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心衰治疗;rhBNP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 0.15 μg/kg,缓慢静脉推注后以0.0075~0.0100 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48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血压、心率、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尿量和治疗后2周LVEF及肾功能、NT-proBNP水平.结果 rhBNP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0).治疗后2周rhBNP组的LVEF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P=0.035,P=0.027).rhBNP组治疗后48 h及2周时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42,P=0.029).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ADHF患者静脉应用rhBNP能够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提高LVEF,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内毒素血症与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肝硬化伴1型肝肾综合征患者38例和肝硬化肾功能正常患者50例,分析肝硬化病因、降钙素原、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功能评分、全身炎症反应评分和平均动脉压及血生化指标.结果肝肾综合征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为6.98±12.38ng/L,高于对照组(0.12±0.10ng/L,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终末期肝功能评分为36.9±9.0,高于对照组(9.9±7.7,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素、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血钾水平分别为296.4±233.8μmol/L、29.9±11.1mmol/L、417.1±97.4μmol/L、3.5±1.2mg/L 和4.78±0.89mmol/L,高于对照组(57.5±44.1μmol/L、4.6±1.0 mmol/L、69.2±10.3μmol/L、1.2±0.5mg/L和3.68±0.41mmol/L,P均〈0.05),而血钠、血氯水平为127.9±6.5mmol/L和91.8±6.7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38.26±3.94mmol/L、103.23±5.06mmol/L,P均〈0.05).结论内毒素血症可能是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治疗组,按CURB-65评分系统分成低危组20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20例.非感染性支气管疾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予以检测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肺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危组及中危组降钙素原升高明显高于低危组.结论 降钙素原对于老年肺炎的诊断及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较C-反应蛋白敏感有效.  相似文献   
996.
干细胞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由基础医学研究扩展到了临床应用。根据干细胞所处发育阶段和分化性质,通常可分为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和成体干细胞。其中成体干细胞在诸多系统疾病中已经开展临床应用。目前,对成体干细胞范畴内的精原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走在生殖男科治疗研究的前列,应用于临床尚需时日。本文综述成体干细胞在男性不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分析下肢骨折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性疾病(VTE)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下肢骨折患者并发VTE的男女性发病特点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2-05期间收治住院的307例下肢骨折临床资料,其中54例经B超、肺动脉CT造影(CTPA)检查明确并发VTE。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患者202例,并发VTE 31例,VTE发病率15.3%;女性患者105例,并发VTE 23例,VTE发病率21.9%;总VTE发病率17.6%。VTE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值在VTE发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D-二聚体诊断灵敏度为61.1%,特异度为85.4%。结论 VTE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在髋关节及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男女性发病存在差异,女性发病率较高;对下肢骨折患者需尽早实施正规防治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8.
纤维蛋白原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裂解以及随后聚合成纤维蛋白条索从而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对有效的血块形成是必要的。在急性失血时,为了维持足够的血容量和组织灌注常常需要输注晶体、胶体或者红细胞。尽管液体复苏是重要的,但常可导致剩余凝血因子的稀释以及稀释性凝血障碍的产生。此时纤维蛋白原是最先下降到极低水平的凝血因子。现今对于纤维蛋白原在急性出血中的作用认识仍不够深入,许多医学中心未将其作为治疗出血的常规监测指标。本研究回顾了近期一些明确临床上纤维蛋白原置换在治疗获得性出血中的重要性研究。若纤维蛋白原缺失,补充纤维蛋白原则成为改善和维持止血功能的关键措施;然而,何时开始补充纤维蛋白原仍没有定论。相较于传统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冻干人纤维蛋白原浓缩液的应用在一些国家也越来越广泛。如今一些报道认为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可成为传统止血措施之外的一种选择。目前尚需要一些关于补充纤维蛋白原在获得性出血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从而准确评估其临床应用范围、最有效的补充方法以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与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 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9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细菌组(48例)和非细菌组(50例),比较PCT、内毒素和CRP检测3种方法诊断肾移植术后细菌性肺部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3种方法对确诊肾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受者的阳性诊断结果。结果 PCT 检测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4.0%;内毒素检测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72.0%;CRP检测灵敏度为52.1%,特异度为58.0%。血清PCT检测细菌组受者阳性结果高于内毒素和CRP检测(χ2=7.36,10.04, P均<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对于肾移植术后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内毒素和CRP,可作为肾移植受者是否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优选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血浆PZ的检测在AC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组选择发病在72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即时及入院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PZ和相关血凝因素等资料.另采用头颅CT或MRI测量与症状和体征相对应的最大低密度影面积,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发病3d内血浆PZ、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4天所测的PZ、DD明显高于入院即时所测水平;在诊断ACI的过程中PZ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凝血因素,ACI患者血浆PZ浓度与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ACI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PZ是脑梗死的一个的危险因素;通过对ACI急性期患者血浆PZ水平及其他血凝因素的检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ACI的诊断和对病情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