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44篇
  免费   2313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674篇
妇产科学   564篇
基础医学   999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8365篇
内科学   6170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299篇
特种医学   50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3959篇
综合类   15788篇
预防医学   2317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5936篇
  89篇
中国医学   1672篇
肿瘤学   1804篇
  2024年   303篇
  2023年   1074篇
  2022年   1042篇
  2021年   1200篇
  2020年   1229篇
  2019年   1316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1136篇
  2016年   1301篇
  2015年   1502篇
  2014年   2445篇
  2013年   2410篇
  2012年   3062篇
  2011年   3219篇
  2010年   2962篇
  2009年   3055篇
  2008年   3059篇
  2007年   2983篇
  2006年   2951篇
  2005年   2771篇
  2004年   2395篇
  2003年   2186篇
  2002年   1866篇
  2001年   1594篇
  2000年   1182篇
  1999年   974篇
  1998年   921篇
  1997年   780篇
  1996年   854篇
  1995年   654篇
  1994年   514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84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狼疮抗凝物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检测狼疮抗凝物,对治疗方案抉择和疗效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对狼疮抗凝物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为加深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合理的诊治和管理,现就有关流行病学、检测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和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采用栓塞介入术后的复发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420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患者术后3~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术后复发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发现420例患者随访至第12个月,复发71例,复发率16.9%。单因素分析各项因素中性别、栓塞程度、肿瘤部位、瘤颈宽度、瘤颈长度、栓塞材料、栓塞方式的影响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分析不完全栓塞、宽颈动脉瘤、非生物圈、直接栓塞、大脑前动脉是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是不完全栓塞、宽颈动脉瘤、非生物圈、直接栓塞、大脑前动脉。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骨科术后有很高的致残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医学界多建议在骨科大手术后运用药物方式预防VTE,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没有人建议在足踝术后进行VTE的预防。虽然足踝术后VTE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对于骨科医师来说如何判断患者罹患VTE的风险,并针对患者不同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王君  梁辉军 《医学综述》2015,(6):1034-1035
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是内科的危急重症之一,是以肺部功能障碍及右心室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但又缺乏特异性表现,因而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漏诊。近年来,APTE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该文系统总结了APTE的诱发因素以及病理学特点,详细介绍了实验室检查以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等先进手段,并针对APTE的紧急处理以及当前主要的溶栓和抗凝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PPHN患儿38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冻干rhBNP 0.01~0.03 μg·kg-1·min-1,48 h持续泵入;对照组予硫酸镁注射液 20~50 mg·kg-1·h-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动脉压(PAP)、体循环收缩压(SBP)、氧合指数(OI)的变化。结果治疗48 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氧分压分别为(9.10±0.81),(8.21±1.00) kPa;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5.13±0.49),(6.00±0.40) kPa,OI分别为(200.7±6.9),(162.8±3.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血气指标和OI均明显改善,PAP下降,SBP无明显下降。结论rhBNP辅助治疗新生儿PPHN有良好疗效,可有效降低PAP,改善临床症状,且对SB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10月本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的右心功能、Tei指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RVESV(20.51±6.23)ml、RVEDV(75.63±15.55)ml、RVSV(35.76±4.92)ml、RVEF(60.73±7.85)%,与对照组的(40.69±9.77)ml、(51.12±10.39)ml、(22.58±2.16)ml、(47.25±5.03)%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ei指数为(0.89±0.40),与对照组的(0.27±0.1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的方法,能够对患者右心功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对患者疾病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和增强CT(CECT)诊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PRISMA报告规范开展Meta分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18F-FDG PET/CT和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研究,时间至2019-04。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汇总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篇18F-FDG PET/CT及13篇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原始研究,分别包括322例患者的467个病灶和748例患者的943个病灶。Meta分析显示,18F-FDG PET/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92(95%CI为0.87~0.94)、Spe=0.95(95%CI为0.82~0.99)、AUC=0.97(95%CI为0.93~0.99);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72(95%CI为0.66~0.78)、Spe=0.99(95%CI为0.93~1.00)、AUC=0.87(95%CI为0.83~0.89)。此外,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Sen(Z=2.34,P=0.02)和AUC(Z=2.21,P=0.03)值低于18F-FDG 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CECT,18F-FDG PET/CT对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视为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整群选择2013年9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10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儿35例,分别给予3组患儿0.5mg/kg、1.0mg/kg以及1.5mg/kg的西地那非,对比3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动脉血氧分压和平均肺动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57.1%(20/35),B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4.3%(26/35),C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1.4%(32/35),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多,有效率渐渐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和C3组平均肺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随着剂量的提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C3组都没有发生心率失常、恶心呕吐、肝功能受损、低血压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选取西地那非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良患儿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效果和剂量表现出依从关系,并且剂量的增加未提升不良反应几率,可靠安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各种病因(如静脉血滞缓、静脉壁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等)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不正常凝集的一组疾病,包括肺动脉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2018年发布《上海市普通外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以下简称2018版《规范》)至今已2年,推动了上海市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防治工作的推广,同时积累了上海在血栓防治方面的临床数据。截止至2019年9月,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已有88%建立VTE防控体系,在病史中包含了VTE风险评估表,并且大部分医院已有电子病案的嵌入或纸质病史的记录;84%的医院有VTE和PE的联合会诊团队;92%医院的普通外科已按照2018版《规范》为住院病人评估VTE风险,74%的科室在病人手术后再次评估VTE风险,38%的科室在出院前会再次为病人评估VTE风险。上海市普通外科在临床实践中防治VTE的理念和实践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国家和医院的防治实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