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70篇
  2篇
中国医学   2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肩关节疼痛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疼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功能的恢复,也是康复治疗的一大障碍。作者对32例患者通过Brunnstrom理论指导下的功能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葛秋华 《中国康复》2003,18(5):326-326
目的 :观察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康复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42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常规组各 2 1例 ,在康复护理前及 45d后用VAS法和关节活动度测量康复效果。结果 :康复护理后康复组偏瘫肩痛及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 (P <0 .0 5,P <0 .0 1) ,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加强偏瘫肩半脱位伴肩痛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3.
在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肩痛是极为常见的主诉。此前肩痛的原因曾被判断为盂肱关节下方半脱位、肩袖损伤、肩周炎、挛缩或肩手综合征等,而针对这些判断所施行的治疗,常为本体促进技术、ROM练习、物理因子治疗、支具或是止痛药物等。近来,作者对所辖病房中全部有肩痛主诉的10例患者进行体检,发现其中7例示撞击征及撞击试验阳性(余3例仅显示肩关节挛缩和大结节区压痛),这些患者均对肩峰下间隙皮质激素注射显示令人鼓舞的效果。报道如下。病史: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8—75岁。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死2例,脑外伤1…  相似文献   
74.
肩痛是成年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偏瘫性肩痛的发生率为16%~72%,国内发生率为5%~84%。肩痛的发生严重阻碍了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甚至使残存功能或与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肩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只有熟悉其解剖,了解其结构,才能更好的避免因废用或误用而导致的肩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肩痛,对患者的功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5.
0引言脑卒中患者发生肩关节半脱位,一般多在发病3周内。患侧上肢弛缓性瘫痪越重,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早期肩关节半脱位随时间的推移,患肢肌张力的增高可逐步恢复。国内由于对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并发症未给予足够重视,又缺乏早期康复措施,病程在半年以上的达78.3%,远高于国外,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甚至留下残疾。1临床体征患侧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呈翼状肩,严重时在肩峰与上肢肱骨之间可出现凹陷,如不明显时可用触诊触及此凹陷。一般安静时没有疼痛,仅在上举时出现,肩部运动后加重,夜间频发,患侧…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 探讨正确的肢体摆放对脑卒中后患者肩痛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41例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无感觉障碍、无肩痛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肢体被动活动、肢体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肢体摆放.2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最大正常活动范围时有无疼痛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个月时,肩痛发生率对照组为65.0%,观察组为19.0%,χ2=8.91,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的肢体摆放对脑卒中后患者肩痛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8.
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96.87%,对照组74.19%,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射频热凝与神经阻滞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及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共89例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颈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颈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纪录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末次随访时按"划线法国际标准"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显著有效率为67.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及头痛,神经阻滞以及脊神经后支介入射频热凝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而言,射频热凝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性特点。  相似文献   
80.
正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U)是使用高频探头(3—17Hz)诊断人体软组织和骨骼病变以及在其引导下实施实时治疗的一种手段[1]。肌骨超声以较高的分辨率,可有效显示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及外周神经等结构并判断其损伤情况,同时具有诊断明确、操作简便、微创无痛、效好价廉等优点[2],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