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5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吴栋 《北京中医药》2007,26(3):184-185
多发性抽动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亦无系统的治疗方法,中医古籍对此病无专题记载. 此病近年来临床较常见,发病以学龄前及学龄期男性患儿居多.主要表现为肢体、眼睑、两颊等部位抽动频作.有因外感诱发;有因食滞中阻、胃肠蕴热,引动肝风而发;有因心肝经蓄热或肝阳上亢、肝阴不足,筋脉失养而发;也有因痰火扰神所致.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 且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某些证型常错杂出现.根据临床表现,多从心、肝论治 .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降压汤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EHT)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肝阳上亢型EHT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A组服用降压汤,B组服用小剂量倍他乐克,C组服用上述2种药物,D组服用大剂量倍他乐克。用药4周后,比较4组血压、血脂、心率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低(P<0.05),甘油三酯(TG)降低(P<0.01),胆固醇(TC)降低(P<0.01),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小剂量西药组患者心率较治疗前低(P<0.05),而血压、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中西药组患者血压、血脂、心率得以理想控制;大剂量西药组血压、心率较治疗前低(P<0.05),而甘油三酯(TG)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P<0.05)。结论:降压汤与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用药治疗肝阳上亢型EHT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3.
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医辨病、辨证分布规律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晓忠  欧爱华  任毅 《新中医》2008,40(3):63-6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高血压病-临床科研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转录生成SPSS13.0统计软件包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结果: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以气虚型占比例最高(30.6%),其次是风痰阻络、肝肾不足.高血压病辨病分类中眩晕占88.97%,其中以气虚排在第1位;头痛占11.03%,其中以气虚、肝肾不足为主.年龄分段中:中青年组、中老年组及老年组中医证候分布不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血压分级中医证候类型构成不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主要为气虚型,且老年高血压患者比例相对较高,中青年组则以肝肾不足相对偏高,肝阳上亢证型中老年住院患者比例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44.
王海霞 《陕西中医》2008,29(1):127-128
肝阳上亢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之一,清代以前的医籍未见肝阳上亢之说,其证候均归入肝风门,至清代肝阳上亢始从肝风中分化出来,并逐渐形成了理法方药体系.因此,对肝阳上亢证的研究须从研究肝风人手.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与正常大鼠肾上腺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以期发现诊断甲亢肝阳上亢证的标志物,为进一步探讨甲亢肝阳上亢证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左旋甲状腺素(L-T4)和附子汤灌胃造成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中肾上腺的差异蛋白质,结合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33个蛋白质上升和6个蛋白质下降,进一步质谱鉴定,其中6个蛋白质为GrpE蛋白同系物1、60kDa热休克蛋白、脂酰辅酶A脱氢酶、钙网织蛋白前体、醛脱氢酶、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结论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中具有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质谱鉴定后发现,其蛋白质的变化可能与甲亢肝阳上亢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水平探讨大鼠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发生机制及平肝潜阳方治疗肝阳上亢证的分子机制,为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寻找新的药物标志蛋白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加灌服附子汤法制备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大鼠肾上腺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数据库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 结果: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平肝潜阳法治疗后易激惹程度和结膜充血减轻,收缩压下降(P〈0.05,P〈0.01)。通过点检测后,发现12个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经鉴定可以确认的蛋白质点有8个,其中2个蛋白点为同一蛋白。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在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上调,在治疗组重新下调至前水平;铁轻链蛋白、Tu翻译延长因子、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黄素还原酶、Basic转录因子3在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下调。在治疗组重新上调至前水平。 结论:成功鉴定了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平肝潜阳方治疗前后肾上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病理机制及平肝潜阳方治疗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筛选与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相关的蛋白质,进一步揭示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电刺激SD大鼠三叉神经节,并灌服附子汤的方法制造偏头痛肝阳上亢型模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偏头痛肝阳上亢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总蛋白,PDQuest7.0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搜索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鉴定到的10个差异蛋白分别为:氯通道蛋白-1、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I、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Ⅱ、专利蛋白W0979348序列、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α、肌动蛋白2/3复合物、神经微丝轻肽、蛋白酶体、热休克蛋白-27、膜联蛋白-A1。结论这些蛋白可能与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形成有关,本实验为进一步揭示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8.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并伴全身代谢性改变,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  相似文献   
49.
吴焕林  李晓庆  王侠 《中医杂志》2008,49(7):622-624
目的 评价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即时降压效应. 方法 1、2级高血压病患者67例,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1次,疗程7天.每日针刺前、针刺后30分钟各测血压1次,观察针刺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针刺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日按血压分级分组比较,血压较高患者降压幅度明显. 结论 针刺太冲穴即时降压效果良好,降压幅度与针刺前血压呈正相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0.
钩藤决明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32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清热凉血,补益肝肾类中药配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以洛汀新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不再加用其它药物,治疗组加钩藤决明方(钩藤、石决明、杜仲、枸杞子、牛膝、生地等)。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0.63%,中医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3.75%,优于洛汀新对照组(P<0.05)。提示: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应采用平肝,清热,补益肝肾的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