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1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2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92篇
预防医学   14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3篇
  7篇
中国医学   461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后天的来源"和"气血生化的来源",脾脏参与并维持着身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健运失职,引起多种疾病发生,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易损伤脾胃之气,若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患者会出现腹泻现象。针对本病治疗,临床多采用益气健脾、祛湿止泻的方法。研究显示,部分脾虚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而AAD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故笔者将以肠道菌群及中医"脾"的相关理论为背景,运用脾-肠间的相关性联系,结合健脾祛湿法治疗脾虚湿盛型AAD的临床实践及其生物学内涵两个角度,探讨通过调节"脾主运化"功能,达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以治疗AAD的发生,并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胃消癌汤治疗脾虚痰瘀型胃癌患者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血清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重组人Dick-kopfx相关蛋白-1(DKK-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脾虚痰瘀型胃癌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OLF化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胃消癌汤,2组均治疗9周。观察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免疫指标及血清中LAG-3、DKK-1水平和QLQ-C30量表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患者生存期。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57.1%(2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18/49)(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LAG-3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DKK-1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QLQ-C30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Ⅲ、Ⅳ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消癌汤联合化疗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DKK-1水平,升高血清LAG-3水平,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抗肿瘤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三舒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胃轻瘫(肝郁脾虚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莫沙必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三舒汤治疗,2周后,观察2组4 h胃排空率、空腹胃肠激素、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体疗效、不良反应、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4 h胃排空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浆胃泌素、胃动素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抑素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舒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动力,减少胃轻瘫的复发,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3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5~72岁,平均50.1岁;病程1~9年之间。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脾虚湿盛型临床表现:头重头昏,困倦疲惫,脘闷饱胀,四肢沉重,大便不实,黏滞不畅,舌苔白腻,脉濡沉。排除肝炎、肾炎、甲亢、糖尿病和胰腺炎等相关疾病。2治疗方法采用健脾理气、祛湿化痰法,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人参6g、白术10g、苍术10g、法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泽泻10g、山楂15g、薤白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15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标…  相似文献   
15.
黄荣宗教授从医和执教数十年,学验俱丰,临床上善治肠病.老师云:慢性结肠炎病因虽多,归根结底还是以免疫力差为主.据临证所见,其病机以脾虚气弱,运化失职为本,湿滞、热郁、气血不调为标.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痰阻型脑出血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善才 《新中医》2005,37(6):52-5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脾虚痰阻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虚痰阻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10天左右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6.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T复查血肿吸收情况,治疗组有3例全部吸收,吸收范围>51%有16例;对照组无全部吸收病例,吸收范围>51%有8例,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痰阻型脑出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痛泻要方加味直肠点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黏液,腹胀,肠鸣等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直肠点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的症状及舌、脉进行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结果肝郁脾虚证logistic回归提取的症状为腹胀、倦怠乏力、腹痛、食欲不振、紧脉、便溏、胁肋疼痛、胁肋不适;判别方程包含的症状则为腹痛、腹胀、倦怠乏力、便溏、黄苔。结论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包括胁肋疼痛或不适、腹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便溏。利用logistic回归和判别分析归纳本证诊断要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刘静 《中医研究》2003,16(3):6-7
咽喉位居方寸之地 ,是经脉循行交会之要冲 ,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历代医家多从肺、胃、脾、肾的角度对咽喉加以探讨。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咽喉病患者兼肝病症状 ,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结合诸多文献资料 ,笔者以为当从以下几方面认识肝与咽喉的关系。1 肝与咽喉生理上密切相关肝藏血 ,主疏泄 ,其性升发 ,喜条达而恶抑郁 ,能调畅气机 ,促进脾胃运化 ,调情志、主语 ,经脉直接循行于咽喉 ,与胆相表里。经云“夫肝者 ,中之将也 ,取决于胆 ,咽为之使。”即说明肝与咽喉有密切的联系。其中 ,肝脉循行于咽喉是二者关系的基础 ,肝主…  相似文献   
20.
人在大病初愈之时,以谷、肉、果、菜等调补滋养,可谓天经地义。但如果调养失宜,往往事与愿违,反致疾病复发,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