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3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02篇
内科学   137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43篇
综合类   2317篇
预防医学   48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03篇
  11篇
中国医学   1707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肝MAPK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肝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0.9 % NaCl 0.2 mL ip;LPS组(n=24):LPS 5 mg ip;NAC+LPS组(n=24):NAC 150 mg·kg-1·d-1ip,连续3 d;第3 d NAC灌胃后1 h时,LPS 5 mg ip。将小鼠分别在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0.5 h、1 h、2 h和6 h时,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开腹取肝,测定肝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肝脏MEK1/2、ERK1/2、p38MAPK磷酸化水平,放免法测定肝TNF-α含量。结果: NAC预处理使肝MDA含量明显下降,使肝GSH含量升高。NAC预处理显著抑制了LPS所致的肝MEK1/2、ERK1/2、p38MAPK磷酸化,同时使肝TNF-α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在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活性氧(ROS)在激活MAPK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NAC通过其抗氧化作用部分抑制了LPS诱导的MAPK磷酸化,使TNF-α生成减少,从而发挥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2.
复方黄芪提取物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方黄芪提取物(ERAC)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及胆红素的含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ERAC对肝损伤引起的ALT和AST活性增加以及胆红素增高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ERAC对肝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有改善作用。结论: ERAC能减轻D-Galn和CCl4所引起的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3.
放线菌素D/TNF-α诱导大鼠肝干细胞凋亡及HGF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TN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肝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大鼠肝干细胞系WB F-344细胞进行实验,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用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MAPK及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TNF-α单独对WB F-344细胞无明显作用;而TNF-α对放线菌素D(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进一步,发现TNF-α能够诱导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发生凋亡,在作用9h即出现细胞凋亡(13.60%),48h达高峰(51%),并且这种凋亡呈剂量效应关系。我们还发现,HGF可以明显拮抗ActD/TNF-α诱导的WB F-344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GF刺激后,磷酸化MAPK蛋白高表达,表明HGF激活了MAPK途径。我们进一步用PI3K特异的抑制剂WT阻断PI3K途径,发现HGF的抗凋亡作用被阻断;然而,用MAPK特异抑制剂U0126阻断MAPK途径后,却并不影响HGF的抗凋亡作用。结论 TNF-α能诱导ActD致敏的肝干细胞发生凋亡,而HGF则对这种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虽然HGF能够激活PI3K及MAPK 2条途径,但其抗凋亡作用是由PI3K途径传导的。  相似文献   
94.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的抗内毒素肝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BN52021及BN50739的抗大鼠内毒素肝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BN52021及BN50739能使内毒素所致的肝线粒体膜磷脂降解及溶血磷脂的聚集,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增强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得到明显改善,提示BN52021及BN50739是两种强有效的抗内毒素肝损伤的药物,用于内毒素肝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5.
给小鼠用刀豆蛋白以O,YIAWkg)尾静脉注射,复制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a(’FNF-a)、光镜和电镜观察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肝损伤。雄性国出VCjJ’鼠,体重20-3(),6-7周龄,实验前16h禁食,动物由湖北省医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将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n=8)、o)’lrt组(n=8)和二氧化硅(Stq)+(ConA组(n=8)。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0.3ml/只,ConA组尾静脉注射见onA20mg/kg,SiO2+ConA组在静脉注射haA20lug/kg前18h分别向尾…  相似文献   
96.
周桢  王倩  方荣 《中国中医急症》2023,(9):1560-1563
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ALD)是脓毒症常见的高病死率并发症,中医对此研究较少。笔者基于叶天士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提出SALD属于“血分证,热入血分”辨证范畴,以血热耗血为病机特征,以瘀血为关键病理因素,以此指导中医治疗SALD应在泄热凉血之余,配合破瘀养血,以期恢复肝之生理功能,及时“截断”血分证进一步发展。文章将结合文献查阅及前期临证研究探讨SALD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并论证以“凉血破瘀养血法”治疗SALD的中医思路,细化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的中医内涵,提供中医药治疗SALD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通过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干预调节铁死亡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予以10 mL·kg-1灌胃造模,正常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灌酒4 h后,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组143.64 mg·kg-1药物灌胃、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5、7.5、3.75 mg·kg-1的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灌胃连续6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生化检测法检测脂多糖(LPS)、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铁离子(Fe...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比较吴茱萸生品及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品在毒性剂量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探讨甘草炮制吴茱萸的原理及科学内涵。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吴茱萸生品组、无甘草炮制品组及甘草炮制品组(吴茱萸与甘草质量比分别为100∶3、100∶6、100∶12、100∶24),依次按30 g·kg-1灌胃给予纯净水、吴茱萸生品及相应炮制品水煎液。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1(GSTA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p6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p70 S6蛋白激酶(p-p70S6K)、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和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吴茱萸生品组给药7 d后小鼠体质量的增加开始减缓,差异逐渐增大,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肝小叶结构紊乱,局部肝窦狭窄或消失,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出血等现象,血清中ALT、AST及肝组织中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Keap1、HO-1、NQO1、GSTA1、p62 mRNA及p-mTOR、p-p70S6K、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LC3Ⅱ/LC3Ⅰ显著上升(P<0.01)。与生品组比较,所有炮制品组小鼠体质量升高,肝体指数、血清中ALT和AST、肝组织中RO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仅甘草炮制品组(100∶6)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窦大小趋近于空白组;各炮制品组肝组织中Keap1、HO-1、NQO1、GSTA1和p62 mRNA的表达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仅甘草炮制品组(100∶6)各指标均有明显上升(P<0.05,P<0.01);各炮制品组p-mTOR、p-p70S6K、p62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均有所回调,其中甘草炮制品组(100∶6)p-mTOR、p-p70S6K的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以及甘草炮制品组(100∶24)p62蛋白表达回调幅度最大,除p-mTOR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吴茱萸造成肝损伤与其能够诱发氧化应激,进而产生病理性自噬,造成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可相应减弱该作用,尤以100∶6比例甘草炮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9.
中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但部分中药在临床的长期应用过程中,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肝损伤属于其中之一。肝损伤也是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作为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检查项目,已成为众多上市药物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随着对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注增加,关于中药肝损伤研究日益增多,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中药或者中药成分的肝脏损伤研究。为了提高中药的安全性,该文总结了部分致肝损伤中药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及降低中药肝损伤的措施,包括减少给药剂量和疗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药物剂型,药物配伍和炮制等方法;此外该文还总结了防治各种诱导物诱发肝损伤的单体中药、中药复方和中药成分及防治肝损伤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结合现代致肝损伤中药的减毒研究,提出明确致肝损伤中药的安全剂量和“毒-效”界限,明确减毒措施的减毒机制及确定致肝损伤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为致肝损伤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保障;结合中药防治肝损伤的研究,提出加强中药防治肝损伤的临床研究的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局部到整体”来阐释中药复方防治肝损伤的科学内涵,进而为临床防治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HMGB1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属海口医院滨江分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发展成ATDH的患者纳入ATDH组(n=79),未发展成ATDH的患者纳入非ATDH组(n=121),检测HMG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MGB1多态性位点与ATDH的关系。结果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AT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412125、rs1360485以及rs2249825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非ATD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共显性、显性、隐性模式下,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比较,GA和AA基因型与肺结核易感性有关,在超显性模式下,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超显性、共显性、显性以及隐性模式下,rs1412125、rs1360485以及rs2249825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rs104541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TDH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且突变型诱发ATDH可能性更大,而rs1412125、rs1360485、rs224982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TDH发生风险无关。结论HMGB1基因为ATDH的易感基因,其rs1045411位点多态性与ATDH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突变型发生ATDH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