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203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唐聪  赵春阳  王立  钟景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5):139-140,封三
目的:探讨切开囊肿刮除术加病灶内5%聚维酮碘棉片烧灼对睑板腺囊肿患儿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睑板腺囊肿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分离剪除囊壁,观察组采用切开囊肿刮除术加病灶内5%聚维酮碘棉片烧灼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术后复发情况、睑板腺排出能力、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观察组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囊肿刮除术加病灶内5%聚维酮碘棉片烧灼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儿睑板腺排出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方法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A组,2013年1~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B组,2014年1~6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C组。A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洗眼,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并应用0.5%碘伏消毒眼周皮肤;B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和A组相同的药液洗眼,并于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应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前5min在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比较3组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白内障手术应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2次结膜囊消毒并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9月便利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行PICC置管并在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60例,按置管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消毒,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2次,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PICC维护时间及耗材成本。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4周,均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维护耗材成本,观察组为1.45元/(例·次),对照组为0.74元/(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膜下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及PICC导管维护时间观察组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应用于PICC维护,安全性高,效果好,且省时方便,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西吡氯铵与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将32例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0.1%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对照组给予1%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念珠菌清除情况。结果:经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口腔疼痛、口腔黏膜萎缩及红斑两项临床症状评分减少幅度较对照组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真菌培养菌落数及镜检阳性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在清除口腔念珠菌方面与聚维酮碘含漱液效果相当,但更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眼内炎是各种内眼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白内障手术后的眼内炎发生率低,但严重影响视功能,对患者的视力可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导致眼球摘除。减少眼表的病原体的数量是预防术后眼内炎的重要途径。虽然术前的点眼可以起到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分别应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对腹腔及切口进行冲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硝唑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聚维酮碘组和生理盐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能有效降低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口腔科收治的164例牙周炎患者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口洁治、龈下超声刮治及根面平整,观察组患者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PLI、S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PLI、SB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能较长时间控制龈下菌斑,改善牙周炎症情况,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医院行化脓性阑尾切除术的13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对腹腔及各组织间隙的脓液进行冲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溶液进行冲洗同时加用皮下细引流管预防切口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切口脓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率,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08%,对照组为1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d的白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d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患者切口脓液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居首位,89株占74.17%,两组患者病原菌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细引流管联合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能够有效预防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9.
李胜  杜江  任海霞 《安徽医药》2019,23(1):155-157
目的 评价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阑尾炎180例,区组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以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围绕切口,对照组90例以0.5% 聚维酮碘溶液浸洗切口,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有10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11%,治疗组术后有3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χ2=4.063,P<0.05);治疗组病人的伤口拆线时间(t=6.499)以及住院时间(t=4.348)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人数为74例,满意率为82.22%,治疗组满意人数为83例,满意率为92.22%(χ2=4.038,P<0.05)。结论 阑尾炎切除术中使用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能显著降低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有利于病人病情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压疮是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病变,是长期住院、活动障碍及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尽管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但对于已经发生的压疮而言,处理的重点在于伤口处的护理质量,使用合适的支撑面、翻身、营养和外科清创术[1]。我科2000—2010年利用聚维酮碘与滑石粉混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