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8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75篇
内科学   67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966篇
预防医学   362篇
药学   1844篇
  20篇
中国医学   43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与美托洛尔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组(A组)、美托洛尔组(B组)、对照组(C组)A组静脉注射1mg/kg利多卡因稀释液5ml,B组静脉注射2~3mg美托洛尔稀释液5ml,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3组均在静脉注射2min后开始气管内吸痰拔管。记录静脉注射前、后2,4,6,10min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A组拔管期HR、MAP较静脉注射前无明显变化,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HR下降较A组明显(P〈0.05);C组拔管期MAP、HR升高明显,缺血明显。结论美托洛尔能有效抑制拔管期的MAP升高和HR增快,较利多卡因更利于维持拔管期的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冠心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98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30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芙托洛尔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能提高疗效,同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因此,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对延缓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自1999-2004年,采取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治疗CHF,以观察比较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对CHF患者心率、血压和左室功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引起心脏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我们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原发性高血压 (EH)的主要危害是其对重要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左室肥厚 (LVH)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心脏改变 ,是恶性心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1] ,逆转LVH是预防恶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 β -受体阻滞剂均有良好的逆转LVH的作用。作者对比研究了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长期应用对EH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参照 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及分类标准 ,自 1999年 2月至 1999年 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未经正规治疗的 1~ 2级EH患者 196例 ,…  相似文献   
18.
46例经充分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后,患者心力衰竭得以控制,总有效率为95.6%,其中显效23例占50.0%,我们认为其主要用于舒张功能减退的心衰和有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初始剂量要小,加量要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和地尔硫卓注射液治疗快速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快速房颤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美托洛尔组39例:5mg美托洛尔缓慢静脉注射,观察5min,如无效重复一次,连续用药3次,总量15mg;地尔硫卓35例:地尔硫卓15mg稀释后静脉注射,观察15min,如无效重复1次,继以15mg/h维持。西地兰组31例:西地兰0.2~0.4mg稀释后静脉注射,观察10min,如无效追加0.2~0.4mg,连续用药3次;总量0.6~1.0mg。记录用药前、后心室率和血压变化,并比较在各观察时间点上的有效率。结果:与西地兰相比,美托洛尔和地尔硫卓起效更快[(36.9±11.6)min∶(8.2±4.5)min∶(9.1±3.8)min,P<0.05],心室率下降幅度更明显(25.22%∶33.32%∶37.50%,P<0.05),治疗有效率更高(71.0%∶89.7%∶91.4%,P<0.05)。而美托洛尔组和地尔硫卓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托洛尔注射液和地尔硫卓注射液均能快速、安全、有效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地尔硫Zhuo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混合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1例常规口服阿斯匹林,硝酸酯类,美托洛尔2周疗效不好的混合型心绞痛患,后两周加用地尔硫革,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共4周,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1)合用地尔硫Zhuo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缺血性ST-T明显改善。(3)加用地尔硫Zhuo前后心功能无显性变化。(4)出现2例窦性心动过缓,经调整用药后恢复。结论 混合型心绞痛患联合应用地尔硫Zhuo及美托洛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