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33篇
  免费   5408篇
  国内免费   3305篇
耳鼻咽喉   190篇
儿科学   1091篇
妇产科学   267篇
基础医学   3022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20041篇
内科学   9487篇
皮肤病学   390篇
神经病学   389篇
特种医学   46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9篇
外科学   17796篇
综合类   37241篇
预防医学   6771篇
眼科学   635篇
药学   14381篇
  262篇
中国医学   13124篇
肿瘤学   2149篇
  2024年   928篇
  2023年   3173篇
  2022年   2796篇
  2021年   3742篇
  2020年   3867篇
  2019年   3975篇
  2018年   1761篇
  2017年   3248篇
  2016年   3510篇
  2015年   3987篇
  2014年   6687篇
  2013年   6584篇
  2012年   7955篇
  2011年   8491篇
  2010年   7669篇
  2009年   7385篇
  2008年   7520篇
  2007年   6580篇
  2006年   5694篇
  2005年   5702篇
  2004年   4889篇
  2003年   4377篇
  2002年   3576篇
  2001年   3169篇
  2000年   2341篇
  1999年   2103篇
  1998年   1817篇
  1997年   1624篇
  1996年   1589篇
  1995年   1260篇
  1994年   950篇
  1993年   768篇
  1992年   523篇
  1991年   519篇
  1990年   428篇
  1989年   416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和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DMF组,每组15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双蒸水灌胃1次;模型组大鼠每天一次性腹腔注射一水乙醛酸80 mg/kg;DMF组大鼠每天DMF 25 mg/kg灌胃处理,连续14 d。比较3组大鼠肾脏草酸钙晶体含量、氧化应激指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差异;比较3组大鼠尿钙、尿草酸含量、尿量、血肌酐和尿肌酐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未见明显草酸钙晶体,DMF组比模型组草酸钙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DMF组血肌酐含量均明显升高,且DMF组低于模型组(P<0.05)。3组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rf2和HO-1明显降低,且模型组低于DMF组(P<0.05)。结论:DMF可以有效降低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的草酸钙晶体附着以及缓解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DMF诱导Nrf2和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
中医认为气机的运行与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正所谓"百病皆生于气"。了解脏腑之间的气机运行规律,通过调畅气机升降治愈疾病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手段。通常将脏腑气机的运动形式比喻成一个"圆",其与肝与肺,心与肾,脾与胃,肺与大肠、膀胱之间的功能相关。如运用左肝右肺之法治疗久嗽、鼓胀,心肾相交之法治疗不寐、心悸、遗精,脾胃升降之法治疗中焦湿邪,提壶揭盖之法治疗癃闭、便秘。结合药物性味升降理论探讨中医气机运动形式及具体方药的应用,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体治疗思维及古人遣方用药的真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
肾虚证动物模型一直是中医证候研究的重点,提供与人类疾病类似的肾虚证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肾虚证本质及其治疗。近年来建立了不少肾虚证动物模型,然而不同的肾虚证模型特点也不尽相同。对临床常见肾虚证型,从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虚方面进行概述,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以期为肾虚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证候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蘑菇状"剜除与标准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腔镜下"蘑菇状"剜除术术式的建立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53例,其中25例沿肿瘤假包膜行"蘑菇状"剜除术(A组)、2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计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率。 结果53例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肾动脉阻断时间:A组(11.9±2.2)min、B组(21.5±6.5) min(P<0.001)。手术时间:A组(87.9±24.8)min、B组(114.3±38.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A组20 ml(20~40)ml、B组50 ml(50~100)ml(P<0.001)。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A组(7.4±4.3) g/L、B组(12.4±8.8) g/L(P=0.013)。术后24 h eGFR变化:A组(6.2±7.2 )ml(min·1.73 m2),B组(12.7±12.8)ml(min·1.73 m2)(P=0.027)。术后6个月eGFR变化:A组(1.5±3.7)ml(min·1.73 m2)、B组(6.5±5.6)ml(min·1.73 m2)(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4.0 d(3~4)d、B组4.5 d(3~6)d(P=0.023)。术后随访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采用腹腔镜"蘑菇状"剜除术治疗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该方法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57例),并发症概率为3.3%(2例),平均住院时间(5.3±2.5)d,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7%(49例),并发症概率为15%(9例),平均住院时间(13.4±2.7)d,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概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对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水钠潴留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空白组与手术组,空白组大鼠常规饲养,手术组大鼠经5/6肾切除联合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制备心肾综合征模型,剔除死亡大鼠后,将手术组剩余成模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常规治疗组。中药组给予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灌胃,给药量为7.29 g生药/(kg·d);常规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0.45 mg/kg)+呋塞米(1.8m g/kg);空白组予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6周。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灵敏度、毛发情况、食欲、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各组灌胃前、灌胃6周后的血清脑钠肽(BN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水通道蛋白2(AQP2)的前后差值情况。[结果]灌胃6周后,中药组大鼠一般情况较灌胃前改善、喘息不明显,常规治疗组一般情况同样较灌胃前改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实验室指标差值发现,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BNP均下降,中药改善大鼠心力衰竭情况接近常规治疗组水平,两组下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Scr水平较前下降,常规治疗组Scr水平升高;中药组尿AQP2水平较前略增高,与空白组尿AQP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尿AQP2水平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心肾综合征大鼠尿AQP2的表达主要由肾脏调控,AQP2可作为心肾综合征水钠潴留状态的参考指标,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改善心肾综合征大鼠水钠潴留状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肾脏AQP2过度表达,减少水的重吸收,改善了水钠潴留状态。  相似文献   
97.
98.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开展相对较晚,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临床对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不断重视,PPVI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欧美国家已在临床成熟应用PPVI,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而言其具有微创、可重复性、术后疗效好等优点。现对PPVI在肺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60例在我院住院待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予导乐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分娩镇痛。观察比较两组的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产妇满意度、新生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与镇痛前比较,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段VA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降低,产妇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镇痛可减轻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满意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