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437篇
  免费   7272篇
  国内免费   3099篇
耳鼻咽喉   1811篇
儿科学   616篇
妇产科学   2125篇
基础医学   2564篇
口腔科学   416篇
临床医学   30788篇
内科学   10646篇
皮肤病学   394篇
神经病学   2652篇
特种医学   45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8篇
外科学   29196篇
综合类   57089篇
预防医学   10315篇
眼科学   3617篇
药学   22883篇
  544篇
中国医学   11706篇
肿瘤学   3777篇
  2024年   1116篇
  2023年   4811篇
  2022年   4067篇
  2021年   5300篇
  2020年   5266篇
  2019年   5742篇
  2018年   2440篇
  2017年   4673篇
  2016年   4937篇
  2015年   5436篇
  2014年   10014篇
  2013年   9608篇
  2012年   11412篇
  2011年   12443篇
  2010年   11699篇
  2009年   10959篇
  2008年   10724篇
  2007年   10420篇
  2006年   9427篇
  2005年   9969篇
  2004年   8343篇
  2003年   7987篇
  2002年   6199篇
  2001年   5183篇
  2000年   3577篇
  1999年   2545篇
  1998年   2314篇
  1997年   2007篇
  1996年   1805篇
  1995年   1552篇
  1994年   1141篇
  1993年   696篇
  1992年   523篇
  1991年   456篇
  1990年   277篇
  1989年   361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随着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创理念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结直肠相关疾病的诊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经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再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结直肠疾病的外科诊治在微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NOSES技术是目前结直肠外科在微创领域前沿的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经直肠、阴道取标本来避免了腹壁的辅助取标本切口,从而将结直肠外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NOSES技术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与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于一体,它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微创、加速康复外科、功能外科、"无疤"等理念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各中心开展NOSES技术在结直肠外科诊治开展中的相关经验、心得和体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技术,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对二尖瓣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房性心律失常拟行射频消融的患者49例纳入观察组,另外选取21例正常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电图(TTE)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检查,将两组患者的瓣环投影面积(A2D)、瓣环周长(C3D)、瓣环高度(H)、瓣环前后径(DAP)、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IPm)、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等参数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对合面积和对合指数,之后采取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或逐步线性回归对各参数及临床因素与对合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LVEF和对合面积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A2D、C3D、H、DA、PDAIPm、Lad方面的比较,房性心律失常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窦性心律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对合指数明显降低(P<0.05).将49例观察组患者以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分为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房扑、混合型房性心律失常4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LVEF、C3D、Lad、对合指数方面的比较,各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是导致对合指数低的危险因素,另外对合指数较低、房性心律失常是导致二尖瓣返流的重要因素.结论: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二尖瓣的A2D、C3D、H、DA、PDAIPm、Lad等都会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降低对合指数,影响二尖瓣的正常功能,导致二尖瓣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PICC置管患者1 340例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置管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性。结果 1 340例患者中有2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期感染与患者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导管材料和血栓史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0d)、导管维护周期(<7d)、导管移动和导管材料是PICC置管期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25例PICC置管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33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结论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0d)、导管维护周期(<7d)、导管移动和导管材料是PICC置管期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置管期感染。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采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病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9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2例采用子宫病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妊娠包块直径(60.35±20.14) mm、终止妊娠时孕周(9.25±1.28)周、出血量(416.35±19.84) ml较对照组[(90.26±24.15) mm、(12.26±2.01)周、(502.36±20.14) 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子宫瘢痕妊娠危急状态发生率为7.69%、输血率为11.54%、并发症发生率为5.77%,较对照组(30.95%、33.33%、21.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妊娠包块直径在60~85 mm、孕周在9~11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子宫病灶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而对于孕周超过11周且妊娠包块直径较大者建议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76.
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腹腔镜肝切除中的一些难点,如术中出血的控制、解剖性肝切除、巨大肝癌切除、腹腔镜下联合肝脏分割与门静脉支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等方面均基本解决。术中超声与荧光染色技术也得到普及。本文就上述问题做一概述,并对腹腔镜肝切除未来发展提出思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腹腔镜肝切除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感染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小儿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开腹切除组和腹腔镜切除组,每组100例;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血清炎症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统计两组患儿手术前及术后1周外周血中的白细胞(WBC)数目、中性粒细胞(N)数目及淋巴细胞(L)数目及CD_4~+、CD_8~+T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开腹切除组患儿相比,腹腔镜切除组患儿的术后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的比例均减少(P<0.05);手术后1周,腹腔镜切除组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sICAM-1含量显著降低(P<0.05);CD_4~+T细胞百分比及CD_4~+/CD_8~+增加(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恢复较快,能够显著改善患儿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型。  相似文献   
78.
7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65-136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配合早期规律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9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锻炼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锻炼组术后第2 d由医生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而常规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恢复活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椎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减少,JOA评分均显著增加;而锻炼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但常规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相比,VAS评分不减反增,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锻炼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 d,两组间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锻炼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配合早期主动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腰椎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