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6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257篇
妇产科学   235篇
基础医学   327篇
口腔科学   199篇
临床医学   1575篇
内科学   553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55篇
外科学   880篇
综合类   2862篇
预防医学   87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152篇
  8篇
中国医学   592篇
肿瘤学   23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696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577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正>本组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3及38岁。专科查体:右侧软腭后上部,右腭扁桃体后部软组织隆起,突向口腔内,致口腔上、后部明显狭窄,并伴有呼吸困难;局部黏膜颜色正常;穿刺抽出鲜红血液。螺旋CT平扫:右侧咽旁间隙内见类圆形软组织块影,最大截面分别约3.5mm×4.0mm及  相似文献   
992.
<正>患者,男,22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半年,于2009-02-02入院。查体:意识清晰,皮肤无黄染、皮疹及皮下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左上腹部有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思维导图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MAS气管插管患儿91例,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予以思维导图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康复进程、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相关知识知晓度、护理前后家属负性情绪改善情...  相似文献   
994.
背景:自1972年首次提出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螺钉置入技术不断改进,如何置入最佳位置而将医源性损伤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的:观察无X射线引导下侧块螺钉置入技术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3-10/2008-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 对象: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患者29例,包括退变性疾病11例,类风湿性节炎6例,创伤7例,肿瘤5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13~82岁。 方法:29例患者均在无引导下行后路侧块钉固定融合术,选择后正中入路,充分显露后方结构,直至侧块外缘和需要融合的每一节段的关节突关节。保留融合临近节段的关节囊和棘间韧带,用Heller等关于螺钉轨道的分区系统置入螺钉,进钉点则用Ebraheim等模式在侧位片上选定。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并发症,螺钉最佳置入方向及进钉点。 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5~72个月,平均26.5个月。全部病例侧块螺钉置入未损伤椎动脉或脊髓,均获骨性融合。全部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通过An等的解剖投影评价方法,大多数螺钉置入到了合适的位置。X射线侧位片上没有超出Ebraheim等所描述的2区进钉点的病例,提示未损伤相应节段的神经根。进钉点最合适的是前区和1区,钉道的最佳位置是区域3区。 结论:无X射线引导下的侧块钉置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5.
背景:由于大量获取骨髓细胞存在困难,并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年龄的增加出现数量及分化潜能下降,因此需要寻找其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目的: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进一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9/2008-03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17份脐带标本取自健康足月新生儿,由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提供。 方法:脐带采集后在6 h内分别用植块法、胶原酶消化法、胶原酶与胰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于培养第14天计数集落数,超过50个细胞计为集落。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胰蛋白酶-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消化,以(2.5~5.0)×103/cm2密度传代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不同培养方法所获贴壁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产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表型,特异性染色方法鉴定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结果:植块法培养6~10 d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植块边缘爬出,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散在分布或形成小克隆,原代可获得(5.2±1.7)×105个贴壁细胞/0.5 cm脐带组织,至少可稳定传15代,平均每代扩增6.2倍,在原代细胞克隆数、细胞产率、传代时间及扩增倍数上与胶原酶消化法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 0.05);而胶原酶与胰酶联合消化法接种后未见明显贴壁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5 h,72.09%细胞处于G0/G1期,不表达造血细胞及内皮细胞标记,高表达整合素和黏附分子CD44,CD90,CD95以及CD73,CD105,在特定诱导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方向分化。 结论:应用植块法可以从人脐带组织中简便高效地分离出一群具有高增殖活性及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其免疫表型类似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心包积液中肿瘤细胞制作的细胞块进行疾病诊断和肿瘤来源的鉴别诊断,评价心包积液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30例恶性肿瘤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引流积液送病理制作细胞块进行肿瘤来源的诊断,验证临床疾病的诊断。结果:30例恶性心包积液细胞块鉴别诊断病因中,肺癌21例,其中腺癌17例,鳞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乳腺癌4例;食管癌1例;结肠癌2例;红细胞太多,无法制作细胞块2例。结论:恶性心包积液细胞块留取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晚期肿瘤转移性心包积液确定原发灶提供病理诊断和临床肿瘤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91例浆膜腔积液均制作细胞蜡块,细胞蜡块切片中发现非典型细胞、可疑恶性肿瘤细胞或典型恶性肿瘤细胞的,将进一步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别细胞良恶性、识别病变细胞的组织来源,必要时行分子病理检测,指导临床靶向治疗.结果 1191例浆膜腔积液中,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乳腺包块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实施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乳腺包块切除术中的观察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因手术操作引起肢体挣扎、皱眉等表现.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乳腺包块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9.
胎粪性腹膜炎是新生儿时期严重急腹症之一,病情重、发展快、预后差。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常可危及患儿生命,病死率高达30%[1]。本院自1982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26例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其中早产儿10例,足月儿16例。发病年龄〈7d16例,7—28d8例,另2例为1—3个月的婴儿。  相似文献   
1000.
包磊  任丽芳  蔡红光  杨惠英  李美平  鲁波 《浙江医学》2011,33(12):1783-1786
目的 探讨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宫颈脱落细胞筛查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182例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及以上病变的病例,利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残余标本制作细胞块,进行p16INK4a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p16INK4a蛋白在宫颈炎及低级别病变表达为41.37%(36/87),高级别及癌中的表达95.78%(9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细胞学诊断结果为ASC至鳞状细胞癌(SCC)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变级别呈正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对高级别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7.20%,特异性83.40%,阳性预测值92.12%,阴性预测值74.02%,诊断准确率92.37%.在宫颈病变的病例中细胞块与组织学标本中p16INK4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2.92%(105/113)和93.80%(106/11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细胞块技术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p16INK4a蛋白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同时细胞块可长期保存,重复切片及进行多次检测,便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