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18篇
内科学   76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058篇
预防医学   289篇
药学   1313篇
  11篇
中国医学   128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孙新茹 《山东医药》2003,43(16):45-46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们采用硝酸酯类药物不同时间给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12 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2 2例 ,均符合 1997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A组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5 8.5± 6 .4 )岁 ,平均病程 ( 6 .0± 2 .3)年。其中陈旧性前壁间壁心梗 2例 ,陈旧性下壁心梗 3例。B组 6 2例 ,男 39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 5 7.6± 6 .8)岁 ;平均病程 ( 5 .6± 3.2 )年。其中陈旧性前壁心梗 3例 ,陈旧性下壁心梗 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方法 :患者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4例U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和CRP水平的变化,并与22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UAP患者血清sICAM-1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治疗后sICAM-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CRP、sICAM-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CHD)的发病过程,血清sICAM-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33.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4月 ,我院采用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4 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 80例 ,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4 7例 ,女33例 ,年龄 (5 4± 7.5 )岁。均符合WHO关于UAP诊断标准 ,除外严重的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性疾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 4 2例 ,对照组 38例。1.2. 治疗方法  80例患者住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 (吸氧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5 0mg ,1/d ;胸痛发作时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 .3~ 0 .6mg止痛 )。观察组 :血塞通注射液 2 0ml入葡萄糖液(糖尿…  相似文献   
34.
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两组疗程的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7%,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2例(6.67%),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中间状态。它包括了除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以外的所有心绞痛。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 ,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猝死。近 5 0年来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治疗方法层出不穷 ,尤其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 ,显著降低了病死率。虽然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达 90 %~ 95 % ,但技术要求先进 ,医疗费用高 ,很难在基层医院开展。为此 ,我院从2 0 0 1年— 2 0 0 2年采取扩冠、解痉、抗凝治疗UA ,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依WHO…  相似文献   
36.
陈湧 《中外健康文摘》2007,4(7):157-158
稳定型心绞痛即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该病症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文针对该病症应用葛根素注射粉针与参麦注射液联用治疗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缺血预适应现象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两次连续的运动试验,两次间隔随机分为10分钟及120分钟。观察两次运动的总时间,运动至胸痛出现的时间;静息状态、ST段下降达1.5mm时及运动达峰时心率血压乘积。结果:1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运动试验,运动总时间、运动致胸痛出现时间、运动至ST段下降达1.5mm时间及此时心痛病人进行两次连续的平板运动试验,证实存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且此现象可能为短时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kg,超过60kg给予0.6ml,于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用药10d。对照组用硝酸甘油5-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用药10d。两组均依据病情同时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1%,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正常对照组43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CRP),并按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分成2组:CRP高水平组(CRP>3mg/ml,n=31例),CRP的低水平组(CRP<3mg/ml,n=24),并对2组病人进行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高水平组急性心脏事件(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RP低水平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炎症反应有关,急性心脏事件与炎症反应增强有关,C反应蛋白对预测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若治疗不及时有效,易使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有效的抗栓及抗血小板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03年1月开始我们应用那屈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高龄UA,旨在评价其在高龄UA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