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05篇
  免费   5030篇
  国内免费   4596篇
耳鼻咽喉   1317篇
儿科学   1613篇
妇产科学   307篇
基础医学   6997篇
口腔科学   819篇
临床医学   14297篇
内科学   5395篇
皮肤病学   552篇
神经病学   10224篇
特种医学   35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1篇
外科学   9174篇
综合类   26076篇
预防医学   5333篇
眼科学   1095篇
药学   9736篇
  145篇
中国医学   6940篇
肿瘤学   2538篇
  2024年   743篇
  2023年   2465篇
  2022年   2329篇
  2021年   2734篇
  2020年   2651篇
  2019年   2697篇
  2018年   1402篇
  2017年   2113篇
  2016年   2436篇
  2015年   2823篇
  2014年   4659篇
  2013年   4516篇
  2012年   5911篇
  2011年   6487篇
  2010年   5804篇
  2009年   5867篇
  2008年   6464篇
  2007年   6048篇
  2006年   5748篇
  2005年   5982篇
  2004年   4682篇
  2003年   4052篇
  2002年   3297篇
  2001年   2683篇
  2000年   1945篇
  1999年   1646篇
  1998年   1299篇
  1997年   1134篇
  1996年   1044篇
  1995年   996篇
  1994年   854篇
  1993年   573篇
  1992年   507篇
  1991年   430篇
  1990年   341篇
  1989年   436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应用7-硝基引唑(7-NI) 进行干预可抑制脑损伤后第2、4、6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P<0.05)。应用氨基胍进行干预可明显减少大鼠弥漫性脑损伤诱导的各个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P<0.01)。结论NOS可能是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不同类型的NOS在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2.
芒针深刺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的烧灼样、刀割样疼痛,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表现的病症。由于其疼痛剧烈,病因不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针刺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短时间内易复发。为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0年3月~2  相似文献   
993.
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us,NPSLE)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轻重不一。14%~75%的狼疮病人有神经精神症状,从危及生命的中风、横断性脊髓炎到亚临床的认知功能异常.神经精神系统症候群变化很广.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1875年Hebra及Kaposi就报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神经系统累及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木僵和昏迷。近年来抗磷脂抗体(APL)、  相似文献   
994.
患者 男,39岁,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头痛,在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头痛逐渐加重,以右额、颞为重,并出现右眼视物不清并跳痛,近1周头痛明显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无意识不清及四肢抽搐。体检:颈部轻度抵抗,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为重;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Babinski征阴性。急诊CT检查显示右额叶占位性病变,以胶质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提高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病理组织学所见及MRI表现。结果:11例MRI检查均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信号特征,其中8例在硬膜内,2例居硬膜内外,1例位于硬膜外,1例为多发,增强后瘤体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神经导航在经蝶显微切除侵袭性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技术在经蝶显微切除侵袭性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18例经蝶手术中,应用Steal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明确手术方向、肿瘤边界、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均通过MRI验证肿瘤切除率。结果 18例肿瘤中,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4例,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导航技术能扩大经蝶显微手术适应证,提高侵袭性鞍区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异丙酚加喉上神经阻滞用于纤支镜检查期间,患对操作刺激反应、耐受程度以及对心血管反应和遗忘程度。方法:选40例拟诊肺癌患行ASAⅡ~Ⅲ纤支镜检查,喉上神经阻滞成功后推注0.5~1mg/kg异丙酚,患意识消失后,进行纤支镜操作。结果:所有病人都能耐受检查。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无明显影响,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大大减轻了检查对病人带来的痛苦。结论:异丙酚加喉上神经阻滞用于纤支镜检查,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能减轻病人痛苦,术后具有遗忘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止汗方治疗糖尿病多汗症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茂玲 《光明中医》2009,24(2):269-269
糖尿病合并多汗症是糖尿并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笔者自2005-2007年,采用自拟止汗方,该方由黄芪、太子参、生地、麦冬、五味子、炒白芍、炒知母、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固涩敛汗之功.  相似文献   
999.
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出血在出血性中风中更为常见。根据《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发病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发病6个月以后为后遗症期。急性期过后,大量患者留有偏瘫、语言障碍、肢体疼痛、痴呆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中医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35侧次;甲组101例行甲状腺手术158侧次,术中均未解剖喉返神经,其中57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乙组135例行甲状腺手术同时解剖喉返神经177侧次,其中42例因双侧甲状腺手术而行双侧喉返神经解剖。结果喉返神经损伤均发生在切除甲状腺范围包含背侧腺体时。甲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损伤率为1.9%;乙组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损伤率为0.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切除背侧腺体时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