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38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63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30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系统性硬皮病(SSC)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归纳起来目前有几种发病机制模式。在遗传基础上,机体受感染造成免疫调节失常,结缔组织代谢异常及血管异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针对此模式,治疗上主要有血管活性剂、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现分述如下。1 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SSC的重要  相似文献   
22.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的“周络通胶囊对系统性硬皮病伴雷诺氏现象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课题,由于填补了这一疾病治疗研究的空白,并为本病患者找到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于日前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系统性硬皮病(SSc,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  相似文献   
23.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亮  吴华香 《浙江医学》2006,28(12):1004-1006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一种临床上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皮肌炎的某些症状,同时伴有高滴度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UlRNP)的一种结缔组织疾病。我们对确诊为MCTD的21例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艾儒棣教授运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吾师艾儒棣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从医40余年,学验颇丰。临床常用桃红四物汤(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30g,赤芍20g)加味治疗多种中医外科疾病,每多得心应手,疗效满意,今录其5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  屠文震 《中医杂志》2004,45(10):780-781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骼和肌肉病变为多见.轻的仅限于手指和面部受累,往往经过很长时间甚至长达数十年,才出现内脏表现;重者广泛皮肤增厚,并很快地出现进行性内脏受累现象.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率在结缔组织病中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而居第三位[1].目前西医仍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且因药物副作用大或价格昂贵而难以推广.在临床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前景较好,副作用亦很小,有一定推广价值.我们在中医学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6.
[病例] 女,36岁.因乏力半年,皮肤巩膜黄染半个月,伴不规则发热(最高39℃),全身瘙痒,腹胀,多汗,双膝关节活动时疼痛,于2003年6月29日以黄疸、类风湿性关节炎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皮肤有感染性抓痕,部分溃破渗出;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脾脏于肋下约1cm可及,质中等硬,无压痛;伴腹水;肝脏触诊未见异常,B超示肝实质弥漫性损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5×109/L, 红细胞2.99×1012/L,血红蛋白73g/L,血小板71×109/L,中性粒细胞0.473,淋巴细胞0.388,单核细胞0.136,嗜酸粒细胞0.002,嗜碱粒细胞0.001.红细胞沉降率27 mm/h,类风湿因子(RF)阴性,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总胆红素(TBIL)87μmol/L,丙氨酸转移酶(ALT)414.76 U/L,碱性磷酸酶(ALP)286 U/L.其他生化指标,如电解质、肾功能和血脂均正常.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SSc患者皮损组织及20例健康成人皮肤组织中β-catenin、Snail1、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不同质量浓度Wnt10b〔0(空白对照)、2、4 ng/mL〕处理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 48 h,免疫荧光实验检测β-catenin在HaCaT细胞中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aCaT细胞中Snail1、Snail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aCaT细胞中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  结果  β-catenin、Snail1、E-cadherin阳性率在SSc患者皮损组织中依次为100%、88.89%和2.22%,在健康成人皮肤组织中依次为0%、10.00%和9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Wnt10b(2、4 ng/mL)处理可诱导HaCaT细胞中β-catenin表达上调并促进β-catenin由细胞质向细胞核中转位,同时还可以提高HaCaT细胞中Snail1和Snail2 mRNA表达(P < 0.05),并上调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和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SSc皮损中存在异常活化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异常表达的EMT相关蛋白,且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促进HaCaT细胞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朱小美 《吉林医学》2014,(17):3886-3887
目的:总结系统性硬皮病合并间质性肺炎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硬皮病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一方面既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急性发作率,另一方面还可增强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结论:做好心理、皮肤、饮食、戒烟和呼吸道的护理和各种功能锻炼,这样可减缓并发症发生,对并发症能进行有效控制,减轻患者痛苦,增强信心,减少反复住院率,从而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SSc患者和同期整形外科收治的30例非SS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IL-17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皮肤CTGF含量。比较各组IL-17和CTGF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Sc患者IL-17、CTGF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活动组IL-17、CT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弥漫型SSc组IL-17、CTGF蛋白表达水平较局限型SSc组明显增高(P0.05);SSc患者IL-17、CTGF蛋白与改良Rodman总皮肤厚度评分(MRSS)均呈线性正相关(r=0.712,0.738,P0.05);血浆IL-17与皮损组织CTGF蛋白亦呈线性正相关(r=0.680,P0.05)。结论 IL-17在SSc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高,与CTGF具有较好相关性,共同参与了SSc的发病过程,阻断Th17细胞活化、分泌IL-17,有望为SSc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0.
硬皮病是以皮肤硬化为特征表现,可累及肺、肾、心等多种脏器的一种风湿免疫病。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硬皮病相关中医药文献报道,对其病因病机、治疗思路进行总结,以期对硬皮病的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