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0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348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177篇
基础医学   176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1034篇
内科学   3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32篇
特种医学   2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49篇
综合类   2314篇
预防医学   477篇
眼科学   2171篇
药学   831篇
  6篇
中国医学   553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634篇
  2007年   630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81.
眼球破裂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眼球破裂伤的致伤原因、常见部位、视力预后。方法 眼科住院眼球破裂伤51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眼球破裂伤的首要致伤因素是打架斗殴(占43%)、其次工伤(占20%)、家庭休闲和旅游误伤(占17%),交通事故(10%),其他(10%)。眼球破裂伤的常见部位是上方角膜缘(占45%),颞侧、鼻侧角膜缘和肌止点后巩膜(各占15%)。经过治疗,Ⅰ度破裂伤7/13获得0.02以上视力,Ⅱ度破裂伤9/20保留光感以上视力,Ⅲ度破裂伤1/18保留光感视力。结论 打架斗殴是眼球破裂伤首要致伤因素,常见伤口位置是上方角膜缘,眼球破裂伤的预后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患者女19岁哈萨克族因右眼疼痛、同侧头痛及突眼4个月,复视半月,于2004年1月30日入院。查体: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2,右眼睑无红肿,结膜轻度充血屈光介质清亮,眼底未见异常,眼压17mmHg,眼球向外上方突出,突出度21mm,内转受限,红玻璃试验示交叉复视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正常人眼球运动动态磁共振成像(MRI)4条直肌Pulley(滑车)的功能性位置。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Sonata1.5T超导型MRI扫描仪,应用眼球运动动态MRI技术,获取20名正常人(20个眼眶)眼球原在位及上转、下转、内转、外转20度时垂直于眶轴的眼眶冠状位MRI图像。以眼球中心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应用ScionImage医学图像测量软件分别测量各层面眼球垂直转动时水平直肌、眼球水平转动时垂直直肌的横截面质心。根据各层面直肌横截面质心的坐标值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求得眼球垂直转动时内、外直肌径路及眼球水平转动时上、下直肌径路直线回归曲线斜率变化最大的一点,即为该直肌Pulley的功能性位置。对4条直肌Pulley相对于眼球中心的坐标值(X、Y)进行统计。结果内直肌Pulley位于眼球中心后4mm,内14.7mm,下0.3mm;外直肌Pulley位于眼球中心后8mm,外9.8mm,下0.3mm;上直肌Pulley位于眼球中心后6mm,内1.6mm,上11.5mm;下直肌Pulley位于眼球中心后6mm,内4.4mm,下12.7mm。结论应用眼球运动动态MRI技术,分析眼球转动时直肌径路的变化,可证实4条直肌Pulley的存在并确定其功能位置。  相似文献   
84.
从肝郁脾虚论治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胃窦收缩波少而弱,胃排空延迟,近端胃受纳舒张障碍及食物在胃内分布异常所致.常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患者总体病理心理水平较高,抑郁和特质性焦虑增加,对慢性压力易于采取对抗、压抑、控制的态度.患者心理的紊乱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中枢系统构成不断的刺激,可能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为中介机制影响胃肠动力,并可导致机体各器官功能改变.作者认为从肝郁脾虚着手,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可收到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85.
86.
胃复安是一种中枢镇吐药,临床应用较广,今将临床上遇到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反应8例,报告如下。讨论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屡有报道,吴继超报告3例,北京友谊医院报告2例,顾世芬报告39例,但均未对其发生机理进行详细讨论①②③。  相似文献   
87.
用微处理机(单板计算机)实时分析了视动性眼震,提取了10项参数,其中9项参数得出正常值,可作为评定视动性眼震之参考。各项参数间均有相关,整体评定,可提高诊断水平。将平均慢相速度、快相波辐和累积快相波辐、慢相时间等4项参数分别用计算机处理和人工处理,把两种处理结果进行t检验,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将计算机与人工计算的眼震频率进行比较,两者符合率达96.7%以上。采用微处理机可显著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的遗传和临床特点。方法:总结8例PKD患的家系和临床燃料。结果:PKD发作年龄多在10-25岁,以突然运动时发生短暂的随意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常小于1min,意识清醒,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正常,卡马西平治疗有效。有家族史的患呈现常显性遗传特点。结论:PKD呈良性病程,但频繁发作对患仍具有危险性,需要鉴别治疗。  相似文献   
89.
羟基磷灰石微粒眶骨膜下植入矫正外伤性眼球内陷二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羟基磷灰石微粒眶骨膜下植入矫正外伤性眼球内陷二例潘振东,刘德成,王惠珍,于红眼球内陷是眶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自1994年来用Allen等[1]方法,于眶底骨膜下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修复2例眼球内陷,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病例简介例1...  相似文献   
90.
本文报告了对致盲的2例(2眼)角膜葡萄肿的眼球重建术,并就治疗原理、方法、治疗要点及可行性进行了讨论。随访3.5个月至3年显示有防盲、治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