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15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416篇
耳鼻咽喉   88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01篇
内科学   55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485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38篇
综合类   6545篇
预防医学   1068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968篇
  29篇
中国医学   1819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785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673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702篇
  2016年   730篇
  2015年   870篇
  2014年   1683篇
  2013年   1533篇
  2012年   1933篇
  2011年   1981篇
  2010年   1850篇
  2009年   1702篇
  2008年   1669篇
  2007年   1401篇
  2006年   1380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1199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985篇
  2001年   948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633篇
  1998年   633篇
  1997年   634篇
  1996年   684篇
  1995年   552篇
  1994年   421篇
  1993年   278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2 毫秒
81.
膝胸卧位配合艾灸至阴穴与单纯膝胸卧位纠正臀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凤琴 《四川中医》2006,24(5):106-107
目的:比较膝胸卧位配合艾灸至阴穴纠正臀位与单纯膝胸卧位纠正臀位的效果。方法:艾灸双侧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与单纯膝胸卧位法。结果:共治疗206例,艾灸双侧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纠正臀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膝胸卧位组。结论:艾灸双侧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纠正臀位是一种无痛苦、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2.
小儿神经性尿潴留临床较少见.笔者曾遇见两例,用耳针膀胱穴治疗起到立竿见影之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郝晋东 《中国针灸》2005,25(7):473-473
李某,男,38岁,干部.1999年6月12日晚8:30入院.病史:当晚在住处不慎被电击伤,当即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约40分钟后被同事发现,急送入医院,来院时见呼吸停止,ECG示室颤.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持续高流量吸氧并反复行2次电击复律等综合抢救.10分钟后心跳呼吸恢复,但仍深昏迷,时有抽搐发作.在常规予中枢兴奋剂、脱水剂、脑细胞营养剂、激素及能量合剂等药物后,于起病4小时后自主呼吸恢复.次日晨延请会诊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4.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眩晕,伴头痛、恶心、呕吐、运动或感觉障碍、意识或视野障碍、心悸震颤、纳差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我院结合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现代检查手段以及临床表现特点,认为其发病机制有别于中医以往认为的一般“眩晕”的概念,强调“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采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治疗组42例,男26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85.
王玮  王秀英 《陕西中医》2007,28(10):1307-1308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配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记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采用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配合针刺(内关、水沟、风池、四神聪等穴)。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7%,对照组73.77%,两组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补肾化痰醒神开窍法治疗脑梗塞后记忆障碍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6.
电针配合温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属祖国医学的“骨痹”、“肩颈痛”范畴。临床医学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深刺听关穴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系指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反复发作、短暂的阵发性剧痛,痛时如电击、刀割、烧灼,患者痛苦大。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采用一般的针灸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2000-2004年,笔者采用深刺听关穴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本病患者23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89.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组成,主要向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等结构供血。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前循环缺血一样,PCI也可按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TIA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90.
1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概述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1]及其它们的分支通常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内听动脉也称迷路动脉,系基底动脉下段向两侧发出的分支.但内听动脉大多数发自于小脑前下动脉.该动脉发出后绕过外展神经前部,走向桥延交界沟外侧,与面神经和位听神经一齐进入内听道,并在内听道内分成以下三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