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15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416篇
耳鼻咽喉   88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01篇
内科学   55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485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38篇
综合类   6545篇
预防医学   1068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968篇
  29篇
中国医学   1819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785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673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702篇
  2016年   730篇
  2015年   870篇
  2014年   1683篇
  2013年   1533篇
  2012年   1933篇
  2011年   1981篇
  2010年   1850篇
  2009年   1702篇
  2008年   1669篇
  2007年   1401篇
  2006年   1380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1199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985篇
  2001年   948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633篇
  1998年   633篇
  1997年   634篇
  1996年   684篇
  1995年   552篇
  1994年   421篇
  1993年   278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眩晕是常见病,它包括西医学的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衰弱、颈椎病等,中医认为,它是由风火痰虚瘀引起的清窍失养、头昏眼花为主的病症。笔者近年来遇到几例典型病例,经中医辨证论治效果尚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2.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07,28(2):154-155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诡画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写道:“花原自怯,岂奈狂飚?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疾”。晴雯因遭谗言而被逐,最后抱病而逝。《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也有“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膏肓即指疾病,又指穴位。  相似文献   
73.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所有病例均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翳风穴为主在治疗面瘫中的作用.方法 取翳风穴呈45°方向进针,与牵正穴针刺方向相对呈90°,以局部有酸胀感,且扩散至面部为最佳.结果 69例患者中痊愈6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以翳风穴为主治疗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5.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四总穴”之一,主治头面部的各种疾患。一般老百姓若会使用它,可在不少场合派上用场。外出旅行或节假日期间,生活规律常被打乱,很多意想不到的急症可随时发生。这时,您不妨试试应用合谷穴来解除急症。  相似文献   
76.
张建平 《光明中医》2009,24(4):703-703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和教学中发现在人体脚大(足母)趾肝经循行线上有一腧穴,治疗成人疝气有特殊疗效,暂命名为"上大敦穴".具体定位:在脚大发(足母)趾上,以患者的大(足母)趾甲根部为边长在大(足母)母趾背部做正方形,正方形对边连线中点处即是本穴(如图1示).  相似文献   
77.
姜志莹  孙锋 《海南医学》2007,18(6):74-7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老年人多由血栓形成引起,而中青年人多为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实际上本综合征并非小脑后下动脉本身闭塞,而是小脑后下动脉分出处附近的椎动脉闭塞引起.我院从2002年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了28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此症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自2003-06~2005-07应用经验方平肝益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75例,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随  相似文献   
79.
对眩晕症的临床治疗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一个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在许多疾病中均可发生。眩,是指眼光;晕是指头晕。眩晕是病人主观的一种感觉,患者感觉自身旋转,或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自觉物体向一侧方向转动,轻者,稍闭目,眩晕即可减轻;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安,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咣白,眼球震颤,站立不稳,甚则倾倒,笔者在临诊工作中对眩晕一症分为以下型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0.
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所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头位及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笔者从2002年3月-2006年7月应用尼奠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