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0篇
  免费   1958篇
  国内免费   1315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975篇
口腔科学   146篇
临床医学   8210篇
内科学   1012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437篇
特种医学   16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948篇
综合类   7737篇
预防医学   4825篇
眼科学   159篇
药学   2649篇
  92篇
中国医学   1893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364篇
  2023年   1085篇
  2022年   1081篇
  2021年   1330篇
  2020年   1177篇
  2019年   1043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793篇
  2016年   842篇
  2015年   921篇
  2014年   1502篇
  2013年   1358篇
  2012年   1752篇
  2011年   2014篇
  2010年   1641篇
  2009年   1566篇
  2008年   2004篇
  2007年   1522篇
  2006年   1201篇
  2005年   1355篇
  2004年   1256篇
  2003年   1113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694篇
  2000年   573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拓展训练对非现役文职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136例随机分为拓展训练组(n=70)和常规教育组(n=66),于任职初期、心理训练前(任职1~3年)及心理训练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训练后两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两组间除躯体化、敌对及其他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拓展训练组均低于常规教育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拓展训练对非现役文职护士心理健康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 h(T1)、48 h(T2)及72 h(T3)血c Tn I、BNP、AST、ALT、TBA、BUN及Cr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其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1、T2、T3时点的血c Tn I、BNP水平和T2、T3时点的血AST、ALT、TBA、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EGDT能更显著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 Tn I、BNP、AST、ALT、TBA、Cr及BUN水平,对心肌、肝脏及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孕妇呼吸训练配合自由体操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140例做呼吸训练并配合自由体操训练的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将140例不做呼吸训练和自由体操训练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过程。结果研究组阴道自然分娩率为78.57%,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率为43.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前孕妇呼吸训练配合自由体操可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神经科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目标管理模式对118名神经科 ICU 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四项急救操作技能、五项应急能力情况。结果:应用目标管理模式对神经科 ICU 护士进行培训,四项急救技能操作和五项应急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目标管理模式对神经科ICU 护士进行培训,能激发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急救技能操作能力和应急能力,为患者的救治赢取更多时间,培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考察注意训练对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汉字加工任务中双任务范式干扰效应的激活区及偏侧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例,分别给予注意训练和认知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4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组块设计对患者汉字加工任务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训练前后双任务范式干扰效应的激活区及偏侧化指数。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均为右侧额下回、双侧顶叶、双侧小脑显著激活;训练后,实验组各激活区更加显著,而对照组各激活区未见显著变化;训练前两组患者均呈右半球优势;训练后实验组呈左半球优势,而对照组仍呈右半球优势。结论在双任务范式干扰效应中,右侧额下回、双侧顶叶、双侧小脑可能在知觉注意阶段对解决双重任务干扰非常重要;注意训练后激活更加显著;注意训练可能使失语症患者语义加工产生了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EMGBF组在此基础上加EMGBF,MVF组在EMGBF组的基础上加MVF,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并测定偏瘫上肢相关肌电积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级和上肢肌肉肌电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EMGBF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MVF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9.
脊柱侧凸(scoliosis)是三维空间上的脊柱畸形,包括脊柱的侧方及前后偏移和椎体的轴向旋转[1]。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指出:Cobb角<10°视为正常变异,不影响功能,Cobb角>10°即为脊柱侧凸[2]。最常见的脊柱侧凸是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占脊柱侧凸总数的75%—80%,女性尤其多见(85%)。IS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对轻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短时及阶段性影响。方法:将57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抗阻训练(CRT)组(28例)和等长抗阻训练(IRT)组(29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阶段的循环抗阻训练和等长抗阻训练,在每阶段训练前均用抗阻训练器械测定1次最大重复(1RM)负荷量,并以上肢30%1RM,下肢50%1RM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每次训练20min,每周3次,每阶段4周,共12周,记录每次训练前15min、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后15min、30min、60min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训练开始前3天,两组患者SBP、DBP平均值并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中,C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I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DBP短时效应均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同时在3个阶段中各时段的SBP和DBP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第三阶段训练中,IRT组患者训练前15min及训练后30min的SBP明显低于CRT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尽管两组患者第三阶段训练中的DBP与训练前和训练第1阶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在训练后短时间内及阶段性训练后,均能够使轻度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呈现下降趋势,且等长抗阻训练降低SBP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