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25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76篇
预防医学   334篇
药学   489篇
  12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70例重型颅脑损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1天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的第4、7、15天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染率为48.57%、病死率为14.29%,观察组分别为25.71%和5.71%;两组治疗后在GCS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影响性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健康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抗生素组、益生菌组、清热解毒方中药组及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治疗组,对大鼠腹水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大鼠腹水和血液中细菌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其腹水中大肠杆菌检出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63.6%,血液中大肠杆菌检出率94.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21.1%。与模型组比较,单纯中药组和单纯益生菌组治疗后细菌检出率和数量均有所降低(P<0.05)。与单纯用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上述细菌检出率和数量进一步降低(均P<0.05)。结论:脓毒症模型大鼠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使用可协同抑制其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强骨饮联合益生菌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一般骨折对照组、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强骨饮组、益生菌组、强骨饮联合益生菌组,每组10只。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和所有治疗组均摘除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6周后,每组制备右侧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即给予强骨饮组生药灌胃量102 g·kg-1,益生菌组灌胃量12.5 g·kg-1,未给药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骨密度扫描仪测定骨密度,Micro-CT扫描股骨相关参数,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I型胶原C端肽(type I pro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CTX-I),生化仪测定钙浓度(Ca)。HE观察骨折骨痂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比较,强骨饮组或益生菌组均可促进骨折愈合(增加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增加骨形成参数(BALP和OC)和降低吸收参数(CTX-I),而强骨饮联合益生菌组作用更明显。结论 益生菌和强骨饮均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治疗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进行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gG、Ig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更加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腹腔内压(IAP)及胃肠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入选的56例患者并被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持续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未使用益生菌及乳果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通过膀胱测压法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天的IAP,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隔综合征(ACS)、胃肠功能障碍及死亡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I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6±1.63)mmHg vs(3.63±1.58) mmHg,t=0.44,P=0.63],两组术后IA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第3、4天达最高点,术后第1天两组H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7±2.22)mmHg vs (11.58±2.76)mmHg,t=1.62,P=0.11],术后第2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5天的t值分别为2.24、2.47、4.23、4.92,P值分别为0.04、0.02、0.00、0.00);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t=2.36,P=0.03)、ICU停留时间(t=3.87,P=0.00)及术后住院时间(t=2.76, 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IAH发生率(14.28%vs 39.28%,χ2=4.46, P=0.04)、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7.14%vs 28.57%,χ2=4.38,P=0.04)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瓣膜病术后早期联合使用益生菌和乳果糖可有效降低IAP,改善胃肠功能,降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中的疗效。方法从常用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独三联疗法根除Hp的随机临床试验,分析各项研究的根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值,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检查发表偏移。结果共12项随机临床试验(2480例)符合纳入标准,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独三联疗法按意向治疗分析(ITT)Hp根除率分别为:79.8%(95%CI:0.65~0.91)和67.3%(95%CI:0.50~0.81),合并RR值为1.14(95%CI:1.09~1.19),P<0.05。两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2%(95%CI:0.03~0.41)和25.5%(95%CI:0.04~0.58),合并RR值为0.50(95%CI:0.31~0.81),P<0.05。结论益生菌可以提高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同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如今,市面上林林总总的益生菌、乳酸菌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广告语——“优化肠道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于是,那些食欲不佳或排便不正常的人便对这些产品青睐有加,尤其是一些妈妈们,恨不能让孩子一天喝上好几瓶。在享受这些产品的同时,很少有人想过,益生菌是否真的“益生”,吃多了益生菌又是否对人体无害呢?  相似文献   
109.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对窒息新生儿肠道通透性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除常规治疗外,一组予以益生菌口服(治疗组),另一组则未给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分别在入组当天、入组第8天对2组患儿进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及血浆D-乳酸水平测定,同时记录所有新生儿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结果 入组第8天,治疗组血浆CRH水平为(233.7±48.5) ng/L,对照组CRH水平为(262.0±43.0) ng/L,2组比较前者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皮质醇,治疗组[(68.5±13.3)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82.3±13.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益生菌后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0.90 ±0.18) mg/L]比对照组[(1.06 ±0.24)m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也明显缩短[(8.2±2.6)d比(10.9±4.3)d,P<0.05].结论 在窒息足月新生儿中应用益生菌,可以调节体内的应激反应,减少CRH及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效降低肠道通透性,保护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0.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第2天.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6个月,因“大便次数增多,带油滴1个半月”收住入院.患儿1个半月前添加米粉后出现大便性状改变,由黄软便变为稀糊状,表面带油滴,次数增多,由1次/d增至6~7次/d(均为餐后),且解便时哭吵。遂至当地医院查大便常规示脂肪球(+),遵医嘱服用肠道益生菌无明显好转,大便带油滴情况逐渐加重(油质增多)。半月前家长开始发觉患儿解便臭,臭鸡蛋味,颜色时带墨绿色,时带灰色,无脓血。遂停用米粉,给予部分水解配方喂养,但大便无明显改善。4d前来我院门诊,建议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喂养,仍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