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30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B超诊断白塞病脾梗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7岁.既往因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在中国医大确诊白塞病.于1999年11月23日因左上腹持续疼痛时有加重而入院.无放散,伴恶心,无呕吐,无反酸及嗳气.查体:T:37.7℃、P:108次/分、BP:16/10kPa,神清,心肺正常,腹软,左上腹压痛,无放手痛.B超检查:脾肋间厚5cm实质内见4.84cm×2.69cm、2.23cm×1.64cm两个近似楔形液性暗区,内伴有细小光点,边界清,不规则.后壁回声增强(图1).B超诊断:脾内囊性变(脾梗塞可能性大).追访观察近四个月,两囊性暗区逐渐缩小最后消失.该患者又先后两次出现左上腹痛.B超检查:脾内每次腹痛后见一个大小形态相似的楔形液性暗区,约5.68cm×3.15cm.又分别追访近四个月,液性暗区逐渐缩小消失.  相似文献   
62.
白塞病(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并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病理改变的特征是血管炎。本病临床不多见[1],中医学没有相应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多数医家都将其归于中医学之“狐惑”病。无锡市中医医院风湿科于2008年6月收治1例白塞病患者,经过辨证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7岁,因“口腔溃疡、发热6月余、皮疹1月余于2008年6月7日由门诊拟以“贝赫切特综合征”收住入院。患者6月余前出现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发热,有针刺反应,近1月来患者又出现头面部、胸背部红色皮疹,触痛,化脓破溃,近5d患者又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出汗较多,咽痛,无畏寒、寒战,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自服阿司匹林、罗红霉素可退热,但旋即复起。头面部、胸背部红色皮疹,触痛,发热,咽痛,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薄,脉弦数。辨病辩证依据:盖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日久化热,瘀结经络,发为狐惑病。西医诊断:白塞病即贝赫切特综合征(诊断依据:①口腔溃疡。②针刺反应。③皮疹)。中医诊断:狐惑病(湿热瘀结...  相似文献   
63.
白塞病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群  孙冬红 《临床荟萃》2002,17(6):335-336
白塞病 (BehcetDisease ,BD)是一种以口腔、外生殖器、眼和皮肤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因其临床表现多样 ,诊断上无特异指标 ,导致其误诊率较高。本文通过对 32例白塞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减少漏诊和误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BD患者为 1985~ 2 0 0 1年的住院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12例 ,年龄为 2 5~ 6 0岁 ,平均为 34.5岁 ,其中 35~ 40岁者有 2 4例 ;病程 4个月至 2 0年 ,平均为 6 .2年 ,均符合 1990年BD的国际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2 7例以反复口腔溃疡为首发症…  相似文献   
64.
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是一种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临床特点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和葡萄膜炎三联征.  相似文献   
65.
白塞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血管炎,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以及葡萄膜炎为特点,常伴有皮肤损害、关节炎、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肺部症状.近年来,我院共白塞病患者现将护理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提高对白塞病并发肺栓塞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3例白塞病并发肺栓塞患者,和国内1996-2011年文献检索刘的6例白塞病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白塞病并发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总结9例病例后发现白塞病并发肺栓塞病例多见于青年人(8/9),其中男性多见(8/9).9例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口腔溃疡者8例,生殖器溃疡者5例,皮肤病变者4例(假性毛囊炎1例,结节性红斑3例),针刺试验阳性1例,眼部病变者2例,有发热病史5例,咯血者8例,有咳嗽病史者4例,呼吸困难者3例,有下肢静脉血栓者5例.实验室检查6例红细胞沉降率记录中4例升高,8例C反应蛋白记录中7例升高,4例肺动脉压记录中2例升高.行CT或磁共振成像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7例,余2例为核素肺通气/灌注诊断.结论 肺栓塞是白塞病肺部受累的表现,治疗不仅要消除和防止血栓的复发,还要对白塞病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7.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为特征。白塞病不是“新病种”,早在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对本病有过描述,但因其发病率不高,大众对其认识甚少。  相似文献   
68.
患者女,14岁。因肛旁流脓水3年就诊,入院诊断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局部检查:距肛门3cm6点位见一破溃口。可触及条索状物通向肛内,肛周及外阴皮肤溃烂严重。入院第2天,在骶管麻醉下行瘘道切除术,术中顺利,无不良反应,术后经抗炎及换药治疗,23d后创口愈合出院。1个月后,原切口处有一破溃口,带有脓性分泌物,用探针检查瘘道通向骶尾部,经X线检查示:骶尾部骨质未见破坏,诊断为骶尾部瘘。在骶管麻醉下行瘘道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骶尾部瘘。  相似文献   
69.
白塞病(Behcetps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反复发作,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20~24岁青壮年,儿童少见,现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8年收治的2例白塞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0.
白塞病 (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性疾病 ,呈慢性进展和反复发作的多系统受累 ,长期以来其发病机制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课题 ,目前已发现BD的发病可能与病毒、链球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本文仅就BD患者血清中免疫指标的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 ,以求对其临床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