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8篇
  免费   1247篇
  国内免费   1398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430篇
基础医学   1160篇
口腔科学   897篇
临床医学   4168篇
内科学   1345篇
皮肤病学   1163篇
神经病学   379篇
特种医学   1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967篇
综合类   9297篇
预防医学   2084篇
眼科学   523篇
药学   3962篇
  61篇
中国医学   1880篇
肿瘤学   601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661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734篇
  2020年   833篇
  2019年   902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812篇
  2016年   758篇
  2015年   953篇
  2014年   1632篇
  2013年   1597篇
  2012年   2064篇
  2011年   2053篇
  2010年   1724篇
  2009年   1718篇
  2008年   2168篇
  2007年   1781篇
  2006年   1707篇
  2005年   2010篇
  2004年   1442篇
  2003年   1360篇
  2002年   1168篇
  2001年   924篇
  2000年   733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15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6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jtis,UC)简称溃结,是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以腹泻、血便、全身中毒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疾病。病情轻重悬殊,多反复发作。患者年龄多为20-40岁,10%为儿童,50岁以上少见,性别无显著差异。近年来随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社会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溃结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治愈难度大,复发率较高,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也成为当前中医药界存消化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医学认为本痫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精神刺激、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3.
玲子 《家庭医药》2007,(11):63-63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缺血性脑中风,即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另一类是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股动脉注射蝮蛇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其后遗症和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应用蝮蛇抗栓酶患肢股动脉注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取自患者躯干部位的瘢痕疙瘩皮肤,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方面分析α-MSH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浓度为10-6 mmol/L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结论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α-MSH的反应性增强表明α-MSH可能在促进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67.
自制32P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32P敷贴器局部敷贴治疗不同类型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方法:105例瘢痕疙瘩患者中,39例病变厚度≤ 0.3 cm的行单纯敷贴治疗,病变厚度> 0.3 cm的66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敷贴组36例,手术+敷贴组30例。单纯敷贴根据病变表面积大小及形状剪取敷贴片,根据剂量率和衰变校正计算每天敷贴时间,直接贴于病变表面,每天4.0~5.0 Gy/(部位•次),连续4 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4周,总治疗4~6个疗程。幼儿单次剂量控制在每天4 Gy/(部位•次)以下。手术+敷贴组患者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待手术伤口无渗出后根据伤口形状剪取敷贴片对准伤口敷贴,剂量及疗程同单纯敷贴组。 结果:单纯敷贴治疗对病变厚度≤0.3 cm的39例瘢痕疙瘩治愈32例(82%),总有效率98%;对病变厚度> 0.3 cm的瘢痕疙瘩单纯敷贴和手术+敷贴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6%和9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病程< 9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和75%,病程较长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3%和77%。治疗过程中有26例在敷帖过程中出现局部皮肤烧灼和刺痛感,均以炉甘石洗剂局部外用处理后缓解;5例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2例出现Ⅱ度放射性皮炎,以百多邦软膏局部外用后缓解,无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病例。治愈患者局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皮肤颜色改变。 结论:32P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治疗安全有效,对病程较短或病变厚度小于0.3 cm的患者可单纯敷贴治疗,病程较长或病变厚度大于0.3 cm患者建议先手术后再敷贴治疗。  相似文献   
68.
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病理性瘢痕一直是整形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难题,是真皮组织过度增生及细胞基质成分大量沉积的结果,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并影响外观与功能的异常增生,也称为异常瘢痕。临床上分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及瘢痕疙瘩(keloid,K),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现从基因治疗的角度出发。探讨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相似文献   
69.
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所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0.8cm×0.8cm×0.5cm的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移植到裸鼠皮下,大体观察裸鼠及植入物情况。移植后第16天取出移植物与原标本进行下列指标的比较:体积、瘢痕的镜下特征、酸性黏多糖含量及Ⅰ、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移植后裸鼠全部存活且创面愈合良好。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酸性黏多糖含量移植前分别为3448±1452、1940±509,移植后分别为3237±1871、1809±552,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保持着原有的胶原特性及含量,未检测到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适当体积移植到裸鼠皮下,其生物学特性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该动物模型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0.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