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10篇
  免费   4945篇
  国内免费   877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149篇
妇产科学   111篇
基础医学   424篇
口腔科学   604篇
临床医学   6612篇
内科学   3149篇
皮肤病学   166篇
神经病学   173篇
特种医学   5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56篇
综合类   19577篇
预防医学   3224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6326篇
  87篇
中国医学   43576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988篇
  2023年   3258篇
  2022年   2473篇
  2021年   3375篇
  2020年   2695篇
  2019年   2660篇
  2018年   1126篇
  2017年   2255篇
  2016年   2418篇
  2015年   2662篇
  2014年   4643篇
  2013年   3998篇
  2012年   5229篇
  2011年   5363篇
  2010年   4793篇
  2009年   4286篇
  2008年   4794篇
  2007年   4063篇
  2006年   3619篇
  2005年   3444篇
  2004年   2911篇
  2003年   2555篇
  2002年   2104篇
  2001年   1747篇
  2000年   1464篇
  1999年   1150篇
  1998年   1032篇
  1997年   898篇
  1996年   814篇
  1995年   703篇
  1994年   513篇
  1993年   394篇
  1992年   341篇
  1991年   334篇
  1990年   336篇
  1989年   323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黄国毅 《中医文献杂志》2003,21(3):56-56,F003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损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典型症状表现为眩晕呈反复发作性及可逆性,为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自1 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剔络散治疗脑动脉硬化性9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剔络散组成:全蝎、白僵蚕、蜈蚣各1袋(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免煎制剂,全蝎1袋相当于生药3克,白僵蚕1袋相当于生药1 0克,蜈蚣1袋相当于生药1克)。功效:活血化瘀、搜风剔络。用法:早晚吞服,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1~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临床应用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992.
儿童院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和药敏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住院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无菌操作吸取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或气管插管内合格痰标本 ,接种于 5 %羊血琼脂平皿和巧克力平皿培养 ,用最低抑菌浓度 (MIC)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肺炎 (HAP)组及行气管插管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Ⅰ )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 (G-)菌为主 ,并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 (2 5 % ) ;未行气管插管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Ⅱ )组革兰阳性 (G+ )球菌相对增多 ,并以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均占 38 2 % ) ,4 6 2 %的肺炎链球菌分离自 1~ 5岁儿童 ,84 6 %的表皮葡萄球菌分离自 6个月以下婴儿。各种G-菌对环丙沙星较敏感 (总敏感率 77 2 % ) ,而对其他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 84 6 % ;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 10 0 %敏感 ,对头孢三嗪和阿莫西林 /棒酸的敏感率分别为 76 9%和 6 9 2 % ,对青霉素 10 0 %耐药。HAP组多数预后不佳 ,病死率较高 (8 7% ) ;CAP Ⅰ组 17例重症肺炎中 ,1~ 3个月婴儿 11例 (6 4 7% ) ,其中 2例(18 2 % )死亡。结论 近 5年住院分离的多数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 ;肺炎链球菌感染时仍可考虑首选青霉素治疗 ,但应警惕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  相似文献   
993.
患者 ,男 ,34岁。以咽痛、痰中带血反复发作 1年 ,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等药物 ,症状反复。近半个月来咽痛加剧 ,影响进食 ,并有右侧耳痛、耳鸣 ;用力咳嗽时 ,有少许新鲜血从口中流出 ,遂来我院就诊。检查 :右侧扁桃体Ⅲ度肿大 ,表面有褐色伪膜覆盖 ,质脆 ,触之易出血 ,并突向鼻咽部。CT示 :右侧扁桃体肿瘤。于 2 0 0 1年 3月 5日收住院。入院后取活检 ,镜下见 :AntoniA区瘤细胞呈梭形 ,按旋涡状排列 ,AntoniB区瘤细胞呈淋巴样细胞 ,其间有较多小血管穿梭 ,未见神经纤维。病理诊断 :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5(IL -5)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按随机分层设计,6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被分为 轻、中、重度发作组,3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以酶联 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5水平,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计数,测定用力 呼气比值(FEV-1)。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5 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而IL-5水平随发作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患儿FEV-1低于轻、中度哮喘(P<0.05) 。痰液中IL-5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5),与F EV-1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7,P<0.01)。结论:诱导痰中IL-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5.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Rhinitis)又称过敏性鼻炎 ,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属于中医“鼻鼽”范畴。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为主要症状。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 ,发现本病多数患者具有鼻涕清稀、鼻黏膜苍白等临床表现 ,此症状属于气虚和阳虚。但亦有鼻涕黏稠、鼻黏膜充血患者 ,有的不但鼻黏膜充血 ,眼结膜和咽部黏膜也有明显充血 ,本证应属于肺经郁热证。本文通过对变应性鼻炎郁热证临床证候研究 ,揭示其中医辨证规律。1 临床资料根据 1997年海口全国鼻科学学术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选择病例。对具有…  相似文献   
996.
孙其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963-965
谦斋集《内经》和清代脏腑辨证理论之大成 ,系统归纳出脏腑生理、病理条文 88条 ,脏腑用药法则 6 2条。为了普及和推广谦斋医学理论 ,笔者将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内容加以充实 ,并把它分成两个独立部分 ,命名为“脏腑生理病理对照式”和“脏腑病因病位证状用药式” ,是辨证论治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997.
败精的形成机理、致病特点及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败精的概念、形成机理及致病特点。认为败精是由生殖之精郁滞于生殖道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性病因:形成机理多与鳏寡独居、肝肾不调、痰湿浊邪下注等有关。其致病具有不孕育、疼痛、形成肿块、小便异常及女子月经失调等特点。在临床中可引起多种病证,治疗应以排浊通瘀为主。  相似文献   
998.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阳上亢证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证型 ,与胰岛素抵抗增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过度表达、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分泌异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微循环障碍和垂体 -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密切相关 ,其病机演变有内在规律 ,证候表现有自身特点 ,治疗以平肝潜阳为法。从而为平肝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补肾疏肝、痰瘀同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天仙内异消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 2∶1分为治疗组 78例 ,服用天仙内异消方 ;对照组 40例 ,服用西药丹哪唑。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6% ,并使 2 5例不孕症患者中的 13例受孕 ,受孕率达 5 2 .0 % ,疗效明显优于丹哪唑组 ( P<0 .0 1、P<0 .0 5 )。结论 :天仙内异消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浅析中风病治疗中的三对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风病发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病情,分析了闭证、脱证,缺血、出血,内风、外风之间的关系,认为闭证脱证常常兼见,治当开闭固脱与扶正固本兼顾,出血与缺血常有共同病理基础,可选三七、茜草等止血活血之剂,内风和外风可以分别采用柔息和疏解之法。临床上当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