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0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56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510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66篇
  8篇
中国医学   564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组织损害。主要症状为烧心、反酸及胸痛等。抑酸治疗在防治RE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多、费用高等缺点。我们采用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2005年6月-2008年12月,笔者用健脾疏肝法治疗慢性胃炎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3-6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7年。临床表现以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呕恶嗳气,大便溏,纳呆为主。均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浅表萎缩性胃炎7例。  相似文献   
83.
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症(AIC)不仅临床少见,而且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比较困难。本文介绍了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例AIC的临床结果。本组病例的诱发因素以胆系感染为主(4/6),与以往的报道明显不同。本组疗法中突出了中药的疏肝利胆和活血化瘀两方面的作用,结果使黄疸明显消退时间仅用10天,完全消退时间仅为24~90天(平均46.5天)。这一结果明显优于目前已知的西医疗法。本文还初步探讨了AIC的发病机制和与外科疾病有关的诊断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84.
逍遥散加减治疗便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5.
许平  于睿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00-220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调整血脂代谢,也是防治AS的前提。目前,调脂西药层出不穷,归纳起来无外乎5类:①胆酸鳌合树脂类;②烟酸类;③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④贝丁酸、纤维酸类;⑤亚油酸及其复方制剂。中医以其安全平稳有效的独特优势,也有众多品种的调脂药。笔者研究大量中医文献及结合临床实践。发现大多药物均侧重于理脾活血为毛,经过研究探索,发现从肝论治血脂异常,更能有效地从根本上调整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86.
以活血疏肝汤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并与干扰素治疗的42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  相似文献   
87.
88.
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并与服西药及中成药40例作统计学对比,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及中成药的对照组(P<0.01)。本文同时讨论了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机理,原则。  相似文献   
89.
男性不育症是中医临床的一类重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因男性因素所致不育者约占40%。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复杂,表现多端,如肾虚、痰湿、血瘀、肝郁、温热型等等。中医认为肾主生殖,如肾气不足、肾阳虚衰。肾阴亏虚、肾精亏损等等,均可导致肾精(生殖之精)缺乏,生殖功能减退而致不育。故肾虚在男性不育症中受到高度重视。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肝郁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另一类病因,现将运用硫肝补肾法治愈肝郁肾虚型男性不育症6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7岁,最大33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5年。6例…  相似文献   
90.
疏利化瘀法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46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在新生儿期起病的以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我们于1987年3月至1995年10 月使用中药疏利化瘀法治疗本病46例,经与用西药治疗的42例作对照观察,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依据1985年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防治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参照诸福堂等主编的《实用儿科学》有关内容。入选病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