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2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53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3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辛开苦降法是指辛味药与苦味药并用,以达到恢复脾胃升降、寒热平调的作用,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而致寒热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广泛用于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从辛开苦降法的学术源流脾胃病的立法依据及应用要点等方面阐明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三黄泻心汤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法,常规平皿法(37℃厌氧培养48 h)对痤疮的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培养并且观察其在不同浓度情况下三黄泻心汤的体外抑菌效果,求出三黄泻心汤水提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乳糖酸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浓度相对比.结果 三黄泻心汤在浓度为6.25 mg/mL时对痤疮丙酸杆菌完全抑制其生长.结论 三黄泻心汤对痤疮的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CG)脾虚胃热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4例C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痞闷、胃痛、少食纳呆、反酸积分及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CG脾虚胃热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04-3405
探讨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选取用于临床研究的13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疗效理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9个三黄泻心汤成分配伍方进行特征图谱表征,并对活血化瘀作用优势方进行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18柱,乙腈-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对三黄泻心汤成分配伍方进行特征图谱分析,并对活血化瘀优势方进行配伍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9个三黄泻心汤组分配伍方特征图谱中均包含24个特征峰,以化学对照品为对照归属了其中的9个色谱峰.并对活血化瘀优势组分配伍方(组方7)进行了成分分析,该方中黄芩苷、蒽醌苷、蒽醌苷元及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比例约为2.8∶ 1.7∶ 1.6∶1.0.结论 所建立的三黄泻心汤组分配伍方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组分配伍方的质量控制.同时,基于三黄泻心汤的活血化瘀组分配伍优势方的成分分析也为进一步揭示组分配伍与其功效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半夏泻心汤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们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主要症状为胃脘部疼痛、胀满、嘈杂、烧灼及嗳气和口苦等.我们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中国药房》2018,(3):334-337
目的:基于三黄泻心汤(简称"泻心汤")考察黄芩-大黄-黄连不同剂量配伍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的影响,为研究中药复方药味剂量组成配伍的化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固定黄芩剂量(3 g)不变,以大黄和黄连的不同剂量为因素,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溶出率为响应值,设计二因素五水平星点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大黄-黄连最佳剂量配伍,并与经典剂量泻心汤(黄芩3 g、大黄6 g、黄连3 g)比较其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率的变化。结果:黄芩、大黄、黄连的剂量分别为3、1.76、0.17 g时提取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总溶出率最高,验证试验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总溶出率平均为21.89%(RSD=0.46%,n=3),与预测值22.54%的相对误差为2.88%;与经典剂量泻心汤比较,最优配伍剂量黄芩-大黄-黄连提取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总溶出率提高了47.21%。结论:基于泻心汤的黄芩-大黄-黄连不同剂量配伍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有一定影响,当黄芩、大黄、黄连的剂量分别为3、1.76、0.17 g时其溶出率高于经典剂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胃炎患者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以1个月为1疗程。结果100例患者中,近期临床治愈38例,显效4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其中2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92%。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0.
《伤寒论》五泻心汤的鉴别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伤寒论》为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此书虽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书中的大部分方剂现在临床上仍应用广泛,疗效满意,堪称经典。其中的五泻心汤虽专为痞证而设,但其病因病机、主证、治则、煎服方法各不相同,因此,临床应用时须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