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63篇
  免费   1222篇
  国内免费   812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700篇
口腔科学   13196篇
临床医学   3306篇
内科学   630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26篇
特种医学   6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454篇
综合类   11104篇
预防医学   2279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506篇
  81篇
中国医学   920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228篇
  2023年   849篇
  2022年   686篇
  2021年   1003篇
  2020年   1019篇
  2019年   926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773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1102篇
  2014年   1718篇
  2013年   1702篇
  2012年   2067篇
  2011年   2210篇
  2010年   2137篇
  2009年   1996篇
  2008年   2302篇
  2007年   2026篇
  2006年   1888篇
  2005年   1848篇
  2004年   1651篇
  2003年   1532篇
  2002年   1338篇
  2001年   1156篇
  2000年   880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545篇
  1997年   541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457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拔牙组治疗后U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UD(上颌牙弓长度)、LD(下颌牙弓长度)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LCC(下颌尖牙间宽度)、UMM、UD、LD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U1-SN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L1-MP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U1-SN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PNS-R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PNS-R、PNS-Ad 2增大、SPP-SPPW减小(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气道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拔牙组治疗后腭咽段SPP-SPPW变化值与L1-MP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后上气道鼻咽段均有增大趋势;拔牙矫治后上气道腭咽段有减小的趋势,其减小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并不明显,并与下中切牙的舌倾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与同龄非唇腭裂正常 儿童比较,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上下颌不同位点口周力的特征。 方法:选取替牙期6~12岁UCLP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为UCLP组;同龄正常 儿童21例(男14例,女7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周肌压力采集系统测量每个研究对象息止 位时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或乳尖牙、第一前磨牙或乳磨牙、第一恒磨牙的唇颊、舌腭侧龈缘的口周力。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UCLP组上颌口周力裂侧大于非裂侧( P<0.05),下颌口周力两侧无差异( P>0.05)。2. UCLP组上颌口周力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上颌唇颊侧的口周力均在第一前磨牙/乳磨牙区最大,在中切牙区最小。3. UCLP组下颌唇颊侧口周力小于对照组( P<0.01),下颌中切牙舌侧区UCLP组大于对照组( P<0.05)。4. UCLP组上颌牙弓内外口周力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下颌差值小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口周力较同龄非唇腭裂正常 儿童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比较下颌覆盖义齿短微型种植体(mini dental implant,MDI)与标准长度MDI修复牙槽嵴重度萎缩无牙颌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进行下颌覆盖义齿短MDI和标准长度MDI修复的无牙颌患者60例,分为短MDI组(30例)和标准MDI组(30例),比较2组基线、术后1周和1年种植体周围组织临床指标,术后1年种植体存活和成功情况,种植体修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短MDI组术后1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arginal bone loss,MBL)和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小于标准MD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MDI组术后1年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I)和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BI)显著小于标准MDI组(P<0.05);短MDI组术后1年种植体存活率和成功率高于标准MD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MDI组种植体修复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短MDI组(P<0.05);短MDI组在种植体稳定性、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性、美观度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标准MDI组(P<0.05)。结论 短MDI应用于下颌覆盖义齿修复牙槽嵴重度萎缩无牙颌患者,术后1年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联合基于团队的学习(TBL)教学法同步培养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专业2018级与2019级研究生共24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CBL联合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基础的学习(LBL)传统教学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口腔正畸学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分析和相关研究。课程结束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和科研能力的考核,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实验组学生对CBL联合TBL教学法的评价。对两组考核评分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临床思维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生的考核分别为(8.8±0.8)和(7.9±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14);在科研思维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生的考核分别为(8.1±0.5)和(6.9±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01)。学生评价CBL联合TBL教学法最主要的优点是“临床和科研相互融合启发”。结论CBL联合TBL教学法有助于同步提升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临床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96.
正畸患者龈乳头退缩所致的前牙“黑三角”是仅次于龋齿和修复体边缘暴露的第三大美学问题,发病率高达38.0% ~ 43.7%。龈乳头退缩的危险因素有正畸移动方式、牙列拥挤程度、牙槽骨高度和局部解剖结构等。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修复、正畸、膜龈手术以及注射透明质酸等。文章就正畸患者龈乳头退缩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做一综述,以期制定合理的正畸治疗计划,为预防龈乳头退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为方便作者书写、读者阅读、编辑加工以及适应结构化排版的需求,参考GB/T 9938—2013《牙科学牙位和口腔区域的标示法》,本刊从2020年第1期开始对牙位使用双数字编码标示,编码的第一位数字表示牙位所在象限,并将乳牙与恒牙相区分,第二位数字表示牙位本身。(1)第一位数字:数字1至4表示恒牙列,数字5至8表示乳牙列,均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1、2、3、4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恒牙,5、6、7、8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乳牙。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    比较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固定矫治器与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疼痛影响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使用固定矫治器与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相关文章。通过Meta分析比较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两种矫治器对患者疼痛影响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其中7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4篇为对照临床试验(CCT)研究。共计患者683例,其中使用隐形矫治器(研究组)患者348例,使用固定矫治器(对照组)患者3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矫治器佩戴后1、3、5、7 d,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矫治器初戴1周内,隐形矫治器对患者产生的疼痛程度小于固定矫治器。临床上应用隐形矫治器可能会提高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大鼠延期牙再植术后自噬水平变化,探讨自噬在延期牙再植术后炎症性牙根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4只4周龄SD大鼠,拔除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干燥30 min后植回牙槽窝,术后1、3、7、28 d取材,染色观察炎症浸润情况、牙根表面吸收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表达及LC3B和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1μg/mL脂多糖(LPS)处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LC3B和Beclin?1的表达,LPS中分别添加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和自噬抑制剂氯喹,实时定量RT?PCR检测炎症和自噬相关蛋白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牙再植术后第1、3、7天牙周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分泌逐渐增加,第7天时炎症性牙根吸收明显,第28天炎症明显好转.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在术后第1天明显上升,第3、7天表达下降,第28天再次增多.体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自噬相关蛋白在LPS刺激24 h时被激活,72 h时被抑制,体外细胞与体内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趋势一致.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LPS处理的hPDLFs中加入自噬促进剂后,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自噬参与延期牙再植术后炎症性牙根吸收的发生发展,并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