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5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96篇
预防医学   189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533篇
  3篇
中国医学   189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2001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采用自制加味地黄丸治疗糖耐量损害(IGT)患者60例,并与六味地黄丸治疗6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参照1999年WHO提出的IGT的临床诊断标准,选择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确诊为IGT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加味地黄丸组(治疗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72.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对控制六味地黄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水-醋酸铵(68:12:20:0.5)为流动相。结果: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101.58%,RSD为2.62%。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3.
利用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和中草药枸杞子及降糖奶粉中的微量铬 ,结果表明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大幅度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 ,降低了检出限 ,并获得了良好的精密度。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测定中药中微量有益元素的一种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4.
崔景朝 《药物与人》2004,(12):41-41
最近老王时常腰酸背痛.耳鸣耳聋.精力也明显不济。听说这是肾虚,要吃地黄丸。可到药店一看.顿时傻了眼:只见“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品种琳琅满目.到底该吃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75.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药性平和,为滋阴补肾的代表方。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滋补强壮、降血糖、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等作用。一时间,有人不管男女老少、有无病症,认为六味地黄丸“吃不坏”,都到医院求药,把它当作补药服用来防病增寿。其实地黄丸并非只“六味”一种,同类品种不少于十种,必须根据不同体质、病症、以及性别等辨证服用,否则也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历代医家对六味地黄丸疗效评价甚高,而且以此方为基础,不断化裁增减,形成了一系列地黄丸方。现就临床常用的地黄丸类方的组成、功能、临床应用等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亚健康与很多人不期而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所谓"亚健康",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又称为人体的"第三状态",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医学家布赫曼教授提出.  相似文献   
77.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药、枣皮、泽泻、茯苓、丹皮等六味药组成,有滋补肝肾之功,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骨蒸潮热等症。随着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六味地黄丸对其它一些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内科疾病1.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次取本品18克,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可见效。2.遗尿症:本品对氯氮平引起的遗尿症患者疗效显著,用法是:每次取本品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4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可见疗效。3.糖尿病:本品对成年轻、中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明…  相似文献   
78.
六味地黄丸对脑脊液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种属(人、兔、大鼠)脑脊液及六味地黄丸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作用。方法收集脑脊液,选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种属(人、兔、大鼠)脑脊液及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种属的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活性作用无显著差别,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对Aβ1-40诱导的细胞活力减低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可抑制Aβ1-40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0.2μmAl2O3陶瓷膜微滤杞菊地黄丸水提液过程中的膜污染机制。方法以杞菊地黄丸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根据Darcy-Poiseuille定律确定滤过阻力分布情况,对污染膜表面沉积层的组成物质进行了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和粒径分析,同时对污染膜表面和截面进行高分辨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膜滤过阻力主要集中在表面沉积层,膜本身的阻力及浓差极化层阻力起了次要作用,膜孔内部污染阻力所占比例最小。并且,这与通过SEM图像的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大致相吻合。通过红外光谱对膜污染物进行定性分析可知膜污染物中分子主要具有肽键、羰基和羟基。污染膜表面沉积层的组成物质的粒径分布情况为占有较大体积百分数的粒子的半径集中在18.627μm左右,而占有较高数量的粒子的半径集中在0.424μm左右。结论研究微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机制对于采用减缓膜通量减少的措施及寻找有效的膜再生方法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杞菊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防治作用,并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与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左室肥厚模型,观察杞菊胶囊对左室重量、心肌[Ca^2+]i与 CaN活性的影响.结果:杞菊胶囊可防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并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结论:杞菊胶囊可防治心肌肥厚,其机制与降低心肌钙浓度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